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奥运“呼风唤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4:3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陈琛/北京报道

  哪个地方举办奥运会,天气临近预报能力就会有大的提升

  “天气、天气、天气”,在回答什么是悉尼奥运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时,2000年悉尼奥组委负责官员这样 说。

  奥运会期间的天气预报与日常天气预报不同,有很多特殊需求及精细化要求,事关体育赛事、大型活动、城市运行和 公众出行。2002年起,中国气象部门就开始专项研究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问题。

  北京地形特殊,经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场景,北京奥运场馆又较为分散,且2008年奥运会期间正值北京雨季 ,天气复杂多变,局地性的持续高温、阵性降水、雷雨大风等天气发生频率高,时空分布不均,准确预报北京奥运会天气的难 度和压力要大于雅典和悉尼奥运会。

  “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连连发生的大背景下,今年奥运会难就难在不可预见。”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接受《望 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鸟巢保卫战

  8月8日20点30分,鸟巢内的开幕式正让观众目不暇接,城西的五棵松一带已经开始掉雨点,密云县出现雷击。

  开幕式和闭幕式时鸟巢的天气,早就是气象界的焦点,业内人士称之为“鸟巢保卫战”。

  8月8日,天气预报显示,午后北京会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早晨,京郊密云和怀柔等地区出现了降水。人工消减雨 预案启动。

  中午,夏延-IIIA飞机和运-12飞机相继起飞,到北京周边进行云物理探测;而两架运-8飞机,则分别于1 4时45分至16时25分穿梭在北京西北部和西部上游地区,针对降雨云层播撒了催化剂。

  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密切监测着降雨云团的变化,预报员及时提供着一条条最新的云雨动态,这时雷达观测到北京周 边出现了对流云旺盛发展。随着一枚枚火箭弹升空,保卫“鸟巢”晴空的战斗打响了。

  19时24分,屏幕上的云团图像显示,北京西南有一块,东北有一块,命令下达:“把它打散歼灭”。

  21时35分,西南方向的云团在向东北推进,雨临城外,快要进城了。

  “加密射击。”“火箭弹够吗?”电台呼叫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把云团阻止拦截在北京城外,绝不能让鸟巢下 雨。”

  23时30分,作业结束,仅北京气象部门就发射出地面火箭弹1104枚,鸟巢没有出现任何降水。

  闭幕式前一天的8月23日20时,人工影响天气预案启动。

  在北京和河北,对于可能威胁鸟巢的对流云“找准时机迎头痛击”,飞机起飞11架次,9轮地面火箭拦截作业,2 41枚火箭弹升空,对流云在较量中败北。鸟巢仍然无雨。

  “上天入地”网罗气象信息

  走进王迎春的办公室,一张“北京地区奥运场馆及周边自动气象站分布图”最夺人眼球,在这张笔法简约的分布图上 ,已建成的186个高分辨率地面自动气象站一目了然。

  北京城区平均每间隔约5公里、郊区约10至15公里就建有一个自动气象站,每个奥运场馆或周边都有一个自动气 象站。据了解,获取降水、风、温、压、湿等多种实时观测数据更新间隔达到分钟级,约为5分钟一次。

  “观测是气象服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在奥运会里做好气象服务,破题就要从科学合理布局高时空分辨率的综合观 测站网入手。”王迎春在电脑前介绍。

  北京地区还建成大气电场仪13个、闪电定位仪4个。当周边发生雷电强对流天气时,定位系统及时跟踪强对流天气 系统,利用这些监测数据,能对将要发生雷电的部分地区和场馆作出警报。

  时间精确到小时,空间准确到场馆

  不同天气的气候特征,是合理布网最先要考虑到的因素。

  王迎春举例说,比如顺义的水上比赛,通过长系列当地风的气候观测资料的分析,能知道每年8月,这个赛场的风向 、风速大概是什么情况,奥运期间,结合实况,预报就会准确许多。

  影响场馆的天气系统的上游地区,需要布设观测仪器——春江水暖鸭先知。“例如,我们的水汽观测仪器就布设在北 京西南水汽通道上,如房山、大兴一带。”

  国际奥委会要求气象部门实时提供每日4次滚动更新的各比赛场馆天气预报,包括天气状况、温度、相对湿度、风向 、风速、降水量6种气象要素未来72小时逐3小时预报。不仅要求空间尺度的精细化,还要求时间的精细化,“今天夜间到 明天白天,多云转阴,有雷阵雨”这样的天气预报表述无法胜任,必须明确“是否降雨、降雨落区、多大雨强、什么时间开始 、持续多长时间、什么时间结束等”,换句话说就是时间精确到小时,空间准确到场馆。

  闭着眼睛想象一下,笼罩在北京地面以上的空间,如果被切割成密密麻麻、水平距离为3千米、垂直方向分为37层 的长方体,该是多么有趣。而精细只是前提,更重要的还要准确。

  推进气象预警

  “哪个地方举办奥运会,哪个地方的临近预报能力就会有大的提升。”王迎春要透露的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信息——借 助强对流天气自动临近预报系统,有能力攻克开闭幕式出现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局地暴雨等)0~2小时临近 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

  “对这种突发性、短历时的强对流天气,以前主要靠实况监视加人的主观经验外推方法来做,现在咱们一跃成为国际 上掌握先进临近预报技术的国家之一。”

  王迎春的进一步设想是,将来能够根据需求,建立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如雷电、大风、冰雹、局地暴雨等的预警方法 和指标。

  “现在的预警多是气象条件的预警,如降水50毫米,未来的预警可以告之政府这50毫米雨下在哪,会产生什么样 的风险。科技服务贴近政府需求,和政府工作真正结合起来,政府决策才更有效。”她比喻说,现在只是生产炮弹,而后面炮 弹怎么打得更准,更具科技含量。

  在备战奥运的气象建设中,幸福感最强的是北京市气象局的预报员们。

  形成预报服务能力,真正把科技的东西用起来,平台建设至关重要。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都在奥运催化剂下做成 了,“没有这样一个‘非常态’,没有这些集中进行的科技攻关,我们走不了这么快。”王迎春乐呵呵地说。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希望,把奥运气象服务的成果和经验辐射到全国、共享到全世界,扩大中国在国际气象行业的 影响。奥运气象网络将推进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天气预报水平,技术进步也将使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气象服务直接受益。

  而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日益严重的面前,奥运气象服务的科研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的防 灾减灾能力。

  王迎春将此称为“奥运气象遗产”,这份遗产将惠及每个普通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