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北京报道
奥运对国人心理的最大影响,不是民族自尊心的提升,而是民族心态在补偿后渐渐端正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但是总结才刚刚开始。
奥运遗产,有许多方面需要盘点。中外沟通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自申奥成功以来,外部世界就将此次奥 运当作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而中国,也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
尤其在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拉萨事件和火炬传递事件引起中西舆论和观念交锋的背景下,这个角度的观察更具分量。
北京奥运,中国展示了什么?世界看到了什么?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四位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 人士。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北京奥组委 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徐济成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
我们能不能告别“愤青”,成为心态平和的成年人
《望东方周刊》: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次很好的机会,通过这次奥运会,北京向世界说明或者展示了什 么?
喻国明:我看到国外媒介或者知名人士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讲到此次奥运会的观感,都用了“很努力”这个词来 形容中国。过去他们对中国人的发展状态了解有限,只看到中国的商品,这种基于商品的认知会产生狭隘,产生诸如市场份额 等方面的抱怨。他们没看到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风貌。
这次奥运会,无论精致程度还是志愿者以及各方面的协同配合,确实反映了我们很努力的态度,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融 入世界大家庭的热心,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徐济成: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机会,让世界从一个整体看到了中国,看到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理念,看到中国人是怎么 样生活和建设国家的。
中国像一个大礼包,原来被西方各种媒体包着,好的不好的,都是外国媒体赋予我们的。但真正的礼物是什么没人看 到。奥运会把包装纸撕掉,呈现出礼物。
王逸舟:我觉得这次奥运是对中国人精神的一种陶冶。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奥运精神的真谛,不只是奖牌,也包 括对弱者的赞许和尊重,对规则的认可等等。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志愿者。可以说今年是“志愿者元年”,这是中国公民社会成 长的重要标志。
《望东方周刊》:中国得了金牌总数第一,这是我国追求多年的目标。过去我们总将金牌的多少与国运的盛衰相联系 ,如今我们拿到了第一,这对国民心态有何影响?
郑也夫:我们老有个情结,过去受列强欺负,在国际上没地位,金牌也比不过人家,觉得低人一等。举国体制的建立 就是要找面子,找自尊心。
总不忘一段失意和受辱,是病态。这一次我们终于拿到第一,我预料,奥运对国人心理的最大影响,不是民族自尊心 的提升,而是民族心态在补偿后渐渐端正。我们能不能告别“愤青”,成为心态平和的成年人,这次奥运会是一种契机。
角度越多越接近真相
《望东方周刊》:北京奥运会是在此前拉萨事件和火炬传递事件导致中西方在认知上产生诸多摩擦的背景下举行的。 国外数万记者来到中国,他们的眼光应该说是挑剔的。现在看来,北京奥运有没有达到中西方沟通的效果?
喻国明:事实上,我们看到,奥运会这个平台,反而打破了西方少数几家媒体的霸权。过去,世界可能就是通过CN N、美联社等有驻京记者的媒体了解中国的。他们所反映的情况毕竟有限,他们更多地关注政治,对反映中国的现实有所偏颇 。这一次来的记者很多,这样大规模、多层面的投入,虽然他们的价值观和我们不一定相同,但角度越多,我相信就越接近真 实。
徐济成:通过奥运会,世界对中国的态度会有转变。我们设定的目标比如和谐社会等是被世界接受的。而这对我们自 己也是个激励。
另外,通过奥运会,世界也接受了中国的一些做法。以前他们讲绝对人权,绝对自由。这种说法在西方文化体制下别 人根本无法反对。但是,西方人来到中国以后,看到我们超大的人口密度,也会觉得如果在公共行为上没有一点纪律性,社会 秩序没法维持。这种了解对于中西沟通是很有益的。
《望东方周刊》:有没有总结过CNN等西方主流媒体与那些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国媒体在奥运报道上的区别?
喻国明:CNN等仍然注重民主、人权,从大的国际关系方面进行判断,并从各种迹象来印证他们的这种判断。而中 小国家的媒体,更贴近他们所依赖和覆盖的人群,主动错开CNN等大媒体的角度,更加注重细节,比如中国人生活的细节、 比赛的细节等。
角度和色彩也因此更丰富了。看待每件事情都有角度的不同,不是说哪个角度是最好的,但是角度多一点,就客观一 点。新闻不仅仅是事实的报道,也是背后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报道,也就是西方一位学者说的“政治的背推图”。
比如半岛电视台,他有自己的角度,会基于自己发展中的困惑和需求,来赞扬和肯定中国的一些东西。我不太主张用 友好或不友好来看待外国媒体。我觉得比如半岛电视台之所以“友好”,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在与西方的传播对弈,另一方面 他们所在的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在政治诉求上有共同点,而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与中国亲近。
突出普世价值
《望东方周刊》:总结外国媒体此次的表现,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喻国明:我们越是开放,隔阂就越小。如果只是开放一部分,情况反而更糟。
奥运会是个试验场,要想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必须更加开放,才不至于让少数媒体的霸权实现。我们不要帮助他们实 现霸权,而封闭只能巩固他们的霸权。北京奥运的遗产告诉我们,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对我们的沟通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顺 畅好处越多。
这次在传播上还有一个特点,在接近奥运会开幕的后期,对外部的批评报道我们表现了不同于拉萨事件和火炬接力中 的态度,我们的反应是克制的。一个大国应该有包容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国际舆论的对立面,即使从宣传的角度来考虑也是不 好的。
相反我们忍耐了,没有说我们做了很多还受到委屈,就要反击。这对我们反而有好处。
另一个层面,在对外传播的时候要更注重普世价值的特点。我主张在跟国际社会的交往当中,至少在5年到10年的 时间里要多讲普世价值,尽最大限度不要讲差异,不要突出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共同点,才能互相沟通,不能各说各话,鸡同 鸭讲。宣泄不会带来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共同的经验和基础,更多地表达共同点和普世价值。
《望东方周刊》:你所说的普世价值,具体指什么?
喻国明:我所指的普世价值,比如强调发展,友好,老百姓的开放精神,愿意与世界各国互相理解的态度以及对于异 见的容忍等。这是很深层次的普世价值,民主实际上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民主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更深层的东西 是相同的。
很多人说中国和西方不一样,这是不对的。在这些普世价值上我们并没有不同的追求。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强调这一点 ,会造成一种结果:外界所感受的中西差异比实际更大。
在这一点上,此次奥运会是成功的,从开幕到闭幕,我们没有突出差异,而是强调普世价值,没有出现太大的不妥。
不宜过于乐观
《望东方周刊》: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1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自开幕以来,世界主流报纸半数以上的北 京奥运会新闻为正面报道。这与之前人们的担心不太一样,这是什么缘故?
喻国明:CNN等毕竟还是商业性的机构,还得考虑受众的口味。从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主流的声音就是反对将奥运 政治化的,在西方也是如此。虽然在政治上有不同,但是不妨碍对北京奥运会的肯定和支持立场。此前,借奥运会对中国施压 ,西方主流媒体走得比较远,但奥运会开始之后,他们可能也有意把报道做得中性化一点,以求平衡。
这次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平静的,这与中国的努力相关。比如志愿者的无微不至,场馆的完善和转播的高水准。 悉尼和雅典,转播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次转播没看到什么抱怨。这些也给了西方一个很好的印象。
王逸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宜过于乐观。北京奥运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段时间西方媒体的抵触,西方看到了中 国人比较善意的欢迎的态度,也改变了中国人刻板的印象。
他们看到中国这么多人口,发展这么快,可能使他们进一步将世界粮食价格和油价的高企、全球气候变暖等等相联系 。所以从短期看可能缓解了西方的误解和敌视,但中长期来看,或许还会增加他们对中国的疑虑。
此外,他们来到北京,看到的更多是发达的一面,他们会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而是个超级大国。于是 要求你要做更多的贡献。
奥运会期间,媒体都将焦点聚焦在奥运比赛本身,但过了这阵之后,可能负面的东西会增加。
《望东方周刊》:如何化解这种可能的负面影响?
王逸舟: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国内的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是 根本出路。
管理者应当心存感激
《望东方周刊》: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很高的效率,也引起一些争议。这方面如何总结经验和教训?
喻国明: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确实应该有种清醒的认识——如此高效的奥运会与老百姓权益的让渡有关。老百姓表 现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但我们不能对这种合作态度滥用。权力集中有其优势,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迅速集中资源。但 这不能成为一种日常的模式。
单双号限行,实际上是老百姓在特殊情况下权利的让渡,绝大多数人是配合的;奥运专用道等等也是非常情况下的一 种动员方式。对此,执政者应该心存感激,应该给予老百姓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