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SMG深度105专题 > 正文
SMG《深度105》2008年8月31日播出:“说旧闻——20年的跨越”,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但关于奥运的话题还在继续;你看,有一个人,就一直被密切地关注着,他就是刘翔。相比于那些辉煌的夺金时刻,这个北京的夏天留给刘翔的,无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滋味儿。有很多人甚至会想起20年前的那一幕,也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也是一名中国运动员,也留下同样惊人相似的场景。
【字幕】2008年8月18日11点50分 “鸟巢”国家体育场
【实况】解说员:刘翔离开了比赛现场。(四个瞬间定格)。捂脚跟,痛苦表情,撕号码,离开鸟巢背影定格。
【解说】这是北京奥运会上令人难忘的一幕:黯然退赛,对这位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英雄”的田径运动员,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很难有人回答。但是,刘翔退赛在全球观众中所引发的震动,却是不争的事实。半个小时内,新浪网就收到网友评论7000多条,有些人甚至把这个场景和20年前中国体育的一幕联系了起来。
(报纸、网页把刘翔和李宁联系起来的画面)
黑转
【实况】画面渐变黑白。1988年汉城奥运会体操比赛现场。解说员:失误了,右腿勾住了吊环。
【同期声】李承鹏 体育评论员:马艳红跟我说过,她说他把脚能够伸到吊环里那种失误,不是用低级来形容的,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你要是让一个运动员正常做动作的时候故意把脚伸到吊环里头都完成不好,因为那个太高难度了。
【实况】画面渐变黑白。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跳马坐地上。
【同期声】张健:原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李宁的教练
他们到了地下室更衣室里头,7个小伙子抱头痛哭,李宁就跟他们道歉,就是作为
一个老队员没有带好他们,我没进去,我想让他们哭,发泄一下,我也难受。
【同期声】李宁:我曾经作为主力,绝对的主力使中国国旗升起来。最后这个1988年,我作为这个队长,带领这一班人马,又把国旗降下来了,这对我来讲是有点儿刺激。
黑转
【字幕】 1984年 洛杉机奥运会
实况声稍许
【解说】1984年,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开局不利,连续错失了团体和个人全能两项金牌。关键时刻,李宁力挽狂澜、一鼓作气,在随后的比赛中拿下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不但振奋了中国队的士气,更以三金二银一铜的成绩成为那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同期声】李宁:我们金牌的那个价值,远远超出体育金牌,所以那个时候,国人把我们当做英雄,把我们的成就当做中国人的成就,
【解说】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历经风雨的中国人渴望用体育证明自己。虽然,当时前苏联缺席奥运,让金牌总数的争夺上有了水分,但是15枚金牌的总成绩已足够让国人欣喜若狂。而独揽6块奖牌的李宁更是被称为“国家英雄”----作报告,要签名,写求爱信,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体操王子的喜爱与崇拜。
【同期声】张健:原国家体操管理中心主任
1984年我们赢得很出色,1985年也很出色,世界锦标赛,1986年在中国的世界杯也很出色,但是这个时候李宁提出来想退役,//我很理解,//但是我给他做工作,我想1988年能不能坚持到,还有两年,而且队里面没有核心力量,我说你是个老队员,你能不能带带他们,坚持一下这两年熬过去。
【解说】李宁答应了教练,却错过了功成身退的机会。四年之后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训练不系统,又是勉强上阵的李宁接连在体操器械上严重失误,国内舆论顿时哗然。当人们过度的希望变成了失望的时候,同情也就变成了指责。一些报道竟漫骂李宁"不知羞耻",甚至还有人给他寄去刀片和绳子。
【同期声】张健:原国家体操管理中心主任
我们最后下飞机。海关那个小兵说李宁,你哪儿不好坐你跑到那儿去坐,当时弄得我们心里真是不舒服,我说你真的不能这样讲。
【同期声】李宁:由一个英雄变成一个罪人。人获得荣誉的时候人们倾城而出欢迎你,十分得意。但是当人们谴责你的时候,你就缓不过来了。
【解说】更让李宁难过的是,他的失误,甚至让人们对中国体操产生了更多的质疑,一时间,《中国体操陷入困境》这样的标题都见诸报端。仿佛是一夜之间就从顶峰跌落到低谷,李宁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据说,回到北京后的李宁,因为害怕别人的责骂,甚至连银行都不敢去。
【同期声】虞立琪 《李宁:冠军的心》作者:1984年李宁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以后,和1988年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上失利以后的报道,你就会发现,从数量是完全不一样的,1988年以后大家就不再对他进行报道了,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主流上面已经忽略李宁了。
【解说】1989年3月,李宁正式宣布退出体坛。尽管在那届奥运会前就已有了退役打算,但让李宁没有预料到的是,他会以这样的结局离开自己曾经傲视群雄的体操世界。
【同期声】张健:原国家体操管理中心主任 反正他走的时候也觉得挺伤心的,很多地方也是有想法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运动员,过去都过去了,而且自己做到了就完了。
【同期声】李宁:我觉得对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讲,更多的是需要金牌,他不需要这个体育本身。作为体委来讲,他需要的是冠军,他不需要运动员,因为运动员可以随便换,只要拿冠军,体育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讲,过程如何无所谓,只要中国队赢就行。
黑转
【实况数秒】
【解说】1990年8月7日,藏族少女达娃央宗在念青唐古拉山用聚光镜采集亚运圣火火种,而从达娃央宗手中接过圣火的,正是消失快两年的李宁。
(画面上字幕:1990年8月7日 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