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6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神舟七号飞船于9月7日开始加注推进剂。
进展
飞船正在做最后准备
这位发言人说,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工作状态。神舟七号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舱外航天服和伴飞卫星等产品已完成发射场区的主要测试工作,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参试系统已基本完成任务实施的各项准备。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发射场进行了人船箭地联合演练,操作技能熟练,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
神舟七号飞船加注推进剂后,将与火箭对接并垂直转运至发射工位,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在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加注火箭推进剂后,择机实施飞船发射。
太空舱回收全力备战
据悉,“神七”在酒泉升空后,返回地点将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管辖范围。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目前在全力备战太空舱回收的相关工作。当地将有一支40人左右的回收应急队伍,配合军队做好太空返回舱搜索等工作。除了陆地回收搜寻外,“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联合指挥所日前也在北京航天城成立,决定由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独立承担“神七”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
揭秘
9月底发射有利宇航员阳光下出舱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这是选择提前发射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秋天已成为中国航天界的“黄金季节”。无论是“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船,还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均选择在金秋升空,其发射时间集中在10月中下旬。当传出“神七”将提前到9月底发射时,即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纷纷探讨其原因。
这位航天专家表示,发射窗口是指较适合运载火箭升空的时间范围,选择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窗口更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天体运行轨道、飞船运行轨道、太阳光照辐射、飞船姿态控制等,同时需要确保飞行时的太阳、地球、飞船三者处于合适的位置。经详细测算后,9月和10月均出现适合的“神七”发射窗口。
然而“神七”与此前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最大的不同,是太空人将出舱行走太空,而这正是造成“神七”发射提前的重要原因。这位专家表示,9月底发射飞船,太阳夹角更适合进行太空行走。他解释说,选择9月底发射,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当太空人完成作业返回飞船时,天还没黑下来。
航天员:杨利伟再次上天?翟志刚热门?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宣布,“神七”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杨利伟再次上天可能性有多大?杨利伟曾说:“我一直都在训练,随时接受组织挑选。至于最终能不能再次上天,要根椐综合分析、参照航天员各方面的情况,由组织决定。”
会不会考虑让已经上去过的3名航天员派一名代表,这样便于熟悉情况?杨利伟的回答是:“没有最终通知,现在谁也不知道组织上会选派谁上天。”
而先后两次入选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的翟志刚成为随“神七”飞船进入太空热门人选。
航天界人士分析,“神六”发射前,有费俊龙和聂海胜、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和吴杰三组航天员入围最后人选。在“神七”的备选航天员中,他们也都表现优异。
国际社会关注“神七”六大突破
对于“神七”,国际社会有诸多期待。综合其看法,“神七”六个方面的突破很值得关注。
突破一: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这说明“神七”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有了极大提升。
突破二:新航天服。中国的新航天服不但能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能防火与抗辐射,技术“堪比美国”。据说每套高达1.6亿元。这对于中国航天是一大突破,因为此前中国的航天服有从俄罗斯进口的,比较笨重。
突破三:释放小伴星。美国媒体称,“神七”上的宇航员将释放小型监视卫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立体相机可以提供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
突破四:出舱行走。“神七”航天员将出舱行走。这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美国宇航界认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时间应不长于一小时。
突破五:飞船水中实验。媒体公开了飞船在装满水的池中训练的照片后,外界纷纷猜测这到底有何用途。
突破六:运载火箭新性能惊人。
新闻资料
第二步规划中的首次飞行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6枚刻度,它们所记录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而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是第二步规划中的首次飞行。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用7年时间,航天科技人员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研制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推力火箭,掌握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构建太空飞行的生命保障系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此后3年里,神舟二号至四号3艘无人飞船试验飞行连续获得成功。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一项项关键技术陆续突破,飞船技术状态逐渐接近载人,前三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也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得到了彻底解决。
2003年10月15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完美升空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两人多天,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6次飞行都有风险
位于西北大漠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见证了神舟的6次成功飞行,也见证了每一次成功背后的汗水与泪水。
上天的神舟一号,原本是一艘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船。把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史无前例,风险巨大。
在这艘飞船“冒险”发射成功后,神舟二号作为一艘真正的正样飞船,却在发射前夕遭遇火箭“撞伤”。更换部件,修复箭体。火箭最终送飞船入轨的那一刻,科研人员们泪流满面。
神舟三号飞船进入发射场的第四天,穿舱插座中的一个接点信号不通。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全部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形体假人的神舟三号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面临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人们不得不用200条棉被为火箭保温。
就在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发射场前最后一轮地面试验中,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被发现无法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要求。科技人员用了70天,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要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2005年10月12日凌晨,令人揪心的风雪突袭发射场。航天人用他们精妙的计算,为神舟六号找到了一个风停雪歇的窗口。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