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说旧闻: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15:26   SMG《深度105》
说旧闻:奋斗
金晶护火炬

  SMG《深度105》2008年9月7日播出:“说旧闻——奋斗”,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北京残奥会开幕了,这也是我国从1984年以来第七次参加残奥会。相比起健全人的奥运会,人们对残奥会的运动员,可能会有些陌生。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故事,几个关于残疾人运动员的故事。看了之后,相信您会更加理解他们的奋斗,同时也会收获一份感动。

  (奥运会歌曲)

  【画面】飘扬的旗帜到8月28日,北京天坛,残奥会的圣火采集仪式,金晶手捧火种

  (实况)

  【采访】金晶:可能我就是女刘翔,如果我有两条腿。

  【画面】2008年9月1日,赵继红传递残奥会圣火

  【采访】赵继红:021402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残疾人也能够在这个领奖台上取得冠军。

  【画面】黄文涛传递残奥会圣火

  【采访】黄文涛:010130我想每一次参加比赛,成功或者失败,它会教会你以后在生活当中,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黑场字幕】惊艳·美利坚

  【许海峰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比赛实况】

  【解说】1984年7月29日,记忆在这一刻被永远定格。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重返奥运的中国夺得了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不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许海峰夺金前的一个月,有位上海姑娘也在美国创造了一项体育运动的新纪录,而这一年,她只有16岁。

  (1984年 上海电视台《燕子信箱》节目资料)

  【节目资料】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奖牌的主人吗?她叫赵继红,是一位两眼几乎失明的半盲姑娘。在今年的国际伤残人奥运会上,她一举刷新跳远纪录,并获得4块奖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解说】当年,16岁的赵继红是上海市盲童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她很小就从普通学校转到了上海市盲童学校。

  【采访】赵继红:后来就是因为我在外面读书看不清黑板,父母通过有一个老师的介绍,就把我送到盲童学校去。

  【解说】视力的障碍,使幼年的赵继红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但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却看中了四肢修长的她,11岁时赵继红开始从事田径锻炼。当时,中国的残疾人体育却还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

  (采访 吕志新 上海残疾人协会秘书长:032950它的原始反映在没有人去进行组织,没有渠道、钱来投入残疾人体育,没有人去关心残疾人体育。)

  【解说】

  1984年,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在决定重返奥运舞台的同时,中国也将派出运动员参加那一年在美国长岛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在年初的全国选拔赛中,赵继红脱颖而出,入选了我国首次出征残奥会的阵容。不过那时的她,甚至连残奥会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采访】赵继红:014232 我觉得,真的是不知道出国是个什么概念,//再另外一个也不知道出去该怎么样比赛,或者是外国运动员是怎么样的,应该说也是非常非常的茫然的。

  【解说】这一年的6月,由41人组成的中国残奥代表团,比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体育健将们早一个月抵达美国。可惜只有一些照片,记录了中国人首次参加残奥会的历史瞬间。6月21日下午,赵继红参加了女子B3级跳远比赛。

  【采访】赵继红:实际上那一天跳远比赛是带着伤,缠着绷带去参加比赛的。

  【解说】赵继红超常发挥,第一跳就以四米九的成绩,打破了由美国盲人运动员贝思保持的四米八三的世界纪录。

  【采访】赵继红:015620作为一个盲人来讲,要踩跳板我觉得是非常难的,我第一次试跳的时候,我就跳了取得金牌的这个成绩,她(贝思)在跳的时候跟我只差了1厘米。

  (配国歌声)

  【解说】五星红旗在美国长岛上空高高飘扬,站在领奖台上的赵继红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而她的对手贝思,难以接受失去金牌的事实,甚至都没有出现在亚军的领奖台上。

  【采访】赵继红:024555我们作为残疾人来讲,我们最多的就是自卑感。自信心是哪里来的?实际上就是从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自信心才有可能会产生。

  【解说】在这届残奥会上,赵继红一人就收获了一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出色的表现受到了美国华人报纸的盛赞。

  (赵唱卡拉OK实况: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 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画面再叠到她训练的其他精彩镜头集锦)

  【解说】在1988年的汉城残奥会上,赵继红又拿下了100米和400米赛跑两枚金牌。跟今天的运动员不同,赵继红并没有得到过高额的奖金,盲校毕业后,她就分配到福利工厂,靠着微薄的工资度日。但是,她把自己的青春梦想献给了体育运动,1994年当她最终告别赛场的时候,已经是5岁孩子的母亲了。

  【黑场字幕】坚持·巴塞罗那

  【黄文涛跳远比赛慢动作配现场声+咔嚓】

  【解说】1992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九届残奥会上,人们第一次记住了一位上海小伙子的身影。23岁的黄文涛摘得男子盲人B2级跳远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这一届残奥会的第一枚金牌,黄文涛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

  【采访】黄文涛:2835我这个眼睛看出去,看人的角度都不一样,周围的人有的时候会指指点点或者议论两句,我心里就很不舒服。//那只有在什么时候觉得无拘无束,就是在搞体育锻炼的时候。//你就觉得跟周围没有什么障碍,甚至还比他们强,他们还跳不过我,就有这样感觉。

  【解说】事实上,站在领奖台上的黄文涛,收获的不仅仅是金牌。事情还要从备战巴塞罗那残奥会的集训说起,那时黄文涛因为训练强度太大,导致胫骨骨膜发炎增生,痛到几乎无法忍受。

  【采访】黄文涛:4306你人蹲下去你半天都站不起来,你得扶着墙慢慢慢慢站起来,站起来还走不了路,得慢慢地挪着往前走。还有就是早晨起来的时候,你一下子脚落在地上的时候,你就觉得像针刺一样的也走不了。

  【解说】本来就有生理上的残疾,再加上难以避免的伤病,这使得残疾人运动员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而好胜的黄文涛仍然咬着牙忍痛训练,他的坚持竟然打动了运动员驻地的一位服务员——一位叫马宝莲的陕西姑娘。

  【采访资料】黄文涛:当时我跟她说,我这个人很穷,靠父母养活,没有出息。有人说,这次去比赛能拿金牌,奖金很高,我当时根本不抱希望,我们教练讲,你能拿到第三名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采访资料】马宝莲:我说没有关系,你一无所有,我不图你什么,我是图你的人。

  【解说】比赛在即,这对年轻人没有什么时间谈情说爱,黄文涛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要用奥运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他成功了,也如愿收获了爱情。

  (金牌、黄文涛比赛照片间隔)

  【黑场字幕】眼泪·悉尼

  (2000年比赛实况)

  【解说】八年之后,在悉尼残奥会赛场上,人们再次记住了黄文涛。其实他的状态已经不如从前,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就错失了金牌,有人嘲笑他是廉颇老矣。但在悉尼,这位已是31岁的残奥会三朝元老,以完美的方式画上了运动生涯的句号。

  (2000年10月21日《新闻报道》资料画面)

  【实况】新闻报道主持人导语:今天上午,上海籍运动员黄文涛在悉尼举行的第11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勇夺男子F12级三级跳远金牌,并打破残奥会记录。这一喜讯在上海引起反响。

  【解说】此时的马宝莲早已和黄文涛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采访资料】马宝莲:为他高兴。女儿:我想让爸爸快点回来。

  (中间用黄文涛的运动镜头贴掉)

  【采访】黄文涛:010955比赛以后,我从场地上打个电话回来,//我说我比完了,我得了金牌,说完我就开始流泪了,我这个人平时从来不流泪,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流泪的。//那种意外、那种惊喜,所以一下子就迸发出来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