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岩松:良莠不齐是文学民主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01:13   央视《新闻1+1》

  “擂主作品”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主持人:

  刚才咱们提到的这个1+1,我还知道另外一个1+1,比如文学和打擂。文学作品应该说有它独特的标准,来对它进行评判,比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作品,大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打擂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必须要比出输赢的,那就拿它两者之间来讲给人感觉很怪异。

  白岩松:

  我一直记得你的第二个1+1,所以我也想去说它。对于网站来说,对于一个营销中文的带有创作性的网站来说,打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要吸引大家的眼球,来导致大家究竟谁是最强的。但是对于文学来说,打擂其实有那么重要吗?因为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叫“武无第二”,但是“文无第一”,就像我们跳一个行当,比如说有很多的影迷一直在评这一百年来最优秀的电影是什么,到底是《教父》还是《公民凯恩》,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刚刚上映不久的《暗夜骑士》,就是《蝙蝠侠》的这个,一下子超过了《教父》,但是如果你要再等十年,也许还会回到它应有的位置,可是即使这样,有很多心目当中不把它当成第一的呢?你比如说在我心目当中我可能觉得《陶雷拉斯维加斯》或者说是《第八日》这样的电影同样伟大,因此它是一个很难说出,你比如说这次的打擂,最后到明年的6月份会选出谁拿走了十万,谁拿走了几万,但是它再过几年就一定是最好的吗?不一定,这对网站很重要,对文学不重要。

  主持人:

  我看到网上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说法,说这次是各个省的作协主席、副主席来打擂,那将来是不是比如说音协的这些主席、副主席来唱唱歌,画家来比比画,足协的主席来试试脚?

  白岩松:

  那是不是看了到了相关的商业性的网站或者怎么样,到了需要更好的营销的阶段,这个从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本身来说可能没有这样的冲动,所以我们不妨回头去看这件事情背后的一个因素。首先,作家跟它签约了之后,你要注意到刚才有一个词叫“合同”,这是有合同的行为,那么这是一个当然是一个带有商业性质的行为,而且是五五分成,而且请注意,它像一个宣传稿开始的时候特别强调,9月底的时候,郭敬明要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这儿是收费阅读,也就是说,进入这个网站是要进行有偿阅读的,那么它也会是作家第一个尝试我的作品在这儿,谁要看是要交钱的,还有五五分成,它这个网站也强调,我们每年都会培养十来个百万以上的写手,百位十万以上的写手,千位一万收入以上的写手,每年发稿费200多万,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强调商业性,这是无可厚非。我们议论这些东西,只是说要交代,在这次作协主席们、副主席们所参加的打擂的过程中,这是被商业很好推动的一个行为。

  主持人:

  说到这个打擂,现在比如在网络文学当中,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的比如像郭敬明,包括韩寒。有人说能不能让80后的或者在网络当中现在红起来的这些作家和这些作协主席们一起打打擂。

  白岩松:

  我觉得有的时候它是关公战秦琼,因为不同的年龄段,每一个作家所面对的不同的受众群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注意到这次参加到打擂的过程当中是天津作协的主席蒋子龙,在我那个年龄的时候,当然他是鼎鼎大名的,跟刘心武他们70年代末80年代初《乔厂长上任记》,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它就是一个历史当中的名字,那么你如果要是这个时候非要蒋子龙跟韩寒打一场擂的话,那么就是关公战秦琼,它是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态度之间的碰撞,不过可能也很有趣,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但是对于网络这个世界来说,相对它的读者群更趋于年轻。你比如说我们可以去谈论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作家们这将是一个为市场、为别人、为打擂而写作的写作,因为他既然要参与到这样一个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就是要决出1、2、3,对他的写作来说恐怕不仅仅是为自己写作。虽然他们嘴上可能会说我依然坚守为自己写作,不会的,这是一个整个被推动的商业行为,他们更多的是要为别人写作,为点击量写作,所以为点击量写作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觉得也值得一看。

  主持人:

  像这种PK不是说像我们所理解的比如像围棋当中,让陈祖德、聂卫平和目前的古丽等来进行一番较量。

  白岩松:

  围棋里面半目就是赢,这没得谈的,文学里面呢?你说了他得了十万,那另外喜欢获二等奖的,甚至完全没有进入到前几名里面是不是就不是好作品了?不是,在作曲家马勒的时代,好多人说他的音乐糟透了,50年后他的作品被各个交响乐团在演绎,那么现在证明他是伟大的。所以我觉得文无第一,有的时候打擂大家一定要觉得它跟文学的关系不直接。

  谁看谁走运,还是“看谁谁走运”?

  主持人:

  作协主席网上的小说擂台赛,我今天到网上看了一下,我注意到黑龙江的作协副主席阿成,他的作品叫《谁看谁走运》,这倒是很吸引人,我想看一下是不是走运。我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像这样一个小说擂台赛,最终走运的是谁?是这个网站,是作家,是网民,还是文学本身?

  白岩松:

  我觉得首先应该能够看到的就不会犯错误的应该是网站,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策划,作家也会收益一些,因为重新因此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或者说进一步地在网络这个世界里面强化了它进入一个新的受众群的视线当中,我觉得对于作家来说可能也不是坏事,但是对于文学来说究竟是不是走运或者怎么样,你还很难判断,但它是一种尝试,对于读者来说,平静的生活当中添加了一些新的乐趣也还不坏。

  主持人:

  应该说,大家往往有这样一个传统的看法,觉得像正统文学或者是传统文学是以引导人为主的,而网络文学是被读者来引导的,这两者之间怎么结合?

  白岩松:

  其实对于网络文学,如果说有的话,我自己是不认同的,我认为只有文学,刚才我已经强调过。但是我对于网络这样一个平台,我比较看重的是两点:

  第一点就是,那些我们完全不知道名字的人异军突起,因为在不知道他名字的时候想在一个传统的圈子里面形成很好的出版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网络给这些不知名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版的平台,那么这时我认为它给文学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鲜空气。

  第二点,就是纪实性的反馈。过去可能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周期,先登在文学刊物上,再变成出版物,然后再得到信件的反馈,可是现在是瞬间的。但是我也担心一件事情,我觉得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要忠于的是自己的内心,然后要忠于的是你的职责,而不是利益,也不是大家的好或者坏的声音。有的时候我很欣赏那些很执拗的,但是却忠于自己的内心,但是表面上营造了更多的批评的人,但是很多年后也许他成了大师。

  良莠不齐是“文学民主“的代价

  我转引两个,我们来听一听作协主席铁凝说的话,很有意思,正好就在一个月前,他当时说,作家要耐得住寂寞,他要鼓励和倡导。同时他针对网络文学说了这样一点,中国有五千家文学网站,但是网络文学良莠不齐,它没对传统的纸面文学产生致命打击和实质威胁,文学有自身规律和标准,不是写成字的都是文学。”王蒙接着又说一段话,也同样是在一个月前:网络上、纸面上有大量质量较差的文学作品,但也是文学民主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

  我理解王蒙老先生文学民主这个概念,终于他不是一个作协主席副主席或者知名作家可以拥有出版的机会,每一个人因网络都拥有了跟读者见面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看质量层次不齐,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主持人:

  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评论,比如像网络文学,从它的形式上来讲,从它的写作方式来讲,从它的承载平台来讲,从读者本身的群体来讲,是和传统的文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大家会觉得,在一定时间里面,形式可能会决定内容。

  白岩松:

  可是我认为好的文学、最后伟大的文学他们是殊途同归的,前不久我正好看到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顾了网络文学十年,因为恰恰是在十年前的时候,《第一次亲密接触》拉起了媒体上开始用网络文学这样报道的空间,但是十年走下来发现,通过网络文学曾经在十年前诱发了大家那么大的期待的,但是到了十年后却没有那么大的成果,而且往往现在衡量一个在网络上取得了成功的作家,最后还是要看它变成出版物的时候究竟销量、版税等各个因素等很多的方向。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可以理解,OK,它就是一个发布的平台,但是它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纪实等等。另外,我觉得对于很多作协主席和副主席,我们也因为这次它的落地,我觉得很好,可以改变一下是不是一定作协的主席和副主席作品就一定好,美术家协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就一定好。我转引一个十几年前我采访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启功老先生,当我问到这几个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很精彩,他说,我当书法家协会主席,缺席判决,我出差了,他们就把我选上主席了,他说选上主席之后坏了,我的字写的没以前好了,因为写得太快了,要的人太多,他说好多人说,你当了书法家协会主席之后琉璃厂净是你的字,因为好多是假的。老爷子很逗,他说我去看了,真有好多比我写得好的,但是干嘛用我的名字。

  我觉得在老人很幽默的言语的背后也透露了一种,叫讽刺或者叫批评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次带有商业行为,也会使我们将来更多是用作家去衡量,而不是仅仅是他是官员或者怎么样。作协主席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作家,而且应该很长时间都是一个好的作家,我也不认为一定浮在畅销榜上的作家就一定是好作家,我觉得要给读者时间,要给作品时间。

  主持人:

  我们能不能在这儿预计一下,对于这几点来讲,从网站也好,从作协主席也好,从网络的读者也好,大家下一步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比如我看到有些评论,说这些作协主席到网上就等着挨砖拍吧。对于这些作家主席除了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可能也会得到一些批评,我们能不能有预见性的分析一下这三个方面?

  白岩松:

  我觉得可能是一个两头热中间比较淡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最近这两天,因为刚刚开始,媒体的报道也很多,大家的推广,促销的力度也很强,也许点击率也很多,大家会很热闹,但是在中间的阶段可能就会淡下来,我们还会有真正的喜好文学作品的人,有人说,现在是一个传统文学很落寞的时代,我完全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之所以有70年代末和80年代那样一个文学火爆,那是因为跟前面的贫瘠期相比较,它产生了那种轰动效应,但是就像我们喜欢大米和急缺大米的时候,是因为它急缺,不一定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现在你看,《当代》、《十月》、《收获》、《中国作家》等等刊物全有定期的长篇小说的专刊,而且很多杂志也出了中篇小说的选刊等等,在报刊上占据的报刊架越占位置越大,报纸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栏目,我觉得它回到了正常的位置里面。因此,好的作品人们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去选择,而到了明年6月份的时候,该揭晓了,又会重新成为一个热点,大家可能又会关注到,这个作协副主席赢了,那个副主席怎么怎么地,但是半年它也就过去了,文学有自己的角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作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