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短房:追问肾结石婴儿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3日09:37  新京报

  ■ 观察家

  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导致甘肃等多个省份数十名婴儿患上肾结石,并有1名婴儿死亡的事件,已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卫生部提醒公众立即停止使用该奶粉,政府部门的相关调查工作也已经展开,这些反应有利于控制事态发展,保护婴幼儿免遭问题奶粉的进一步伤害。

  但是,事件发生过程中逐步显露的一些问题,希望随着调查的深入,能得到明确答案。

  在当年震惊全国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肇祸的是伪劣婴儿奶粉,“三鹿”也被殃及。据2004年4月2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其中一种问题奶粉是“假三鹿”。当年“三鹿”有关人士称,从“大头娃娃”事件中看到的是“新的市场机遇”,即广大农村市场需要大量合格婴幼儿奶粉。他们的确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18.26%的市场份额,相当大比重来自于广大农村市场。

  但问题是,如果说上次“三鹿”是代人受过,那么通过这场虚惊,他们应明白,婴幼儿奶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将是怎样的;他们还应明白,“假三鹿”死于质量,真“三鹿”就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和监控。从2004年的媒体报道可知,“三鹿”知道质检的重要性,其本身也曾是劣质奶粉的受害者,但新的悲剧还是在“三鹿”自己身上发生了,不知这家企业自身的质检体系是怎样搭建的,又是如何运作的?

  一次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哪怕只是一例个案,也很容易对整个产业造成重大冲击。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后,整个中国婴幼儿奶粉业都曾受到了严重冲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毕竟,相对杂牌、劣质奶粉,人们容易相信正规企业、著名品牌是安全的。可这一次,恰是获得“免检”资格的正规企业、著名品牌“三鹿”,让那么多的婴幼儿受害于一种叫三聚氰胺的化学物质。对此,人们有理由问,“名牌”之下,日常的产品质量如何保障?正如昨日新华社评论所说,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对大品牌实行更严格的监督,因为品牌产品影响力越大,消费的人就越多,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新华社记者9月12日从卫生部获悉,赴河北调查的专家组鉴于已在患儿的尿液和结石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分,并根据现有调查研究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认定,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同日,由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表明,今年8月,三鹿集团在对其产品自检时就已经发现,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成分,表明该产品已受到污染。那么,为何没有及时发布消息?(新华社9月12日电)

  对婴幼儿及其家属而言,他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谁该为问题奶粉负责,而是如何不喝到可能有问题的奶粉。据新华社昨日报道,石家庄市政府调查组初步认定,症结出在原奶收购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添加了三聚氰胺上。但是,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三鹿集团是否在生产环节也添加了三聚氰胺,目前由卫生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仍在调查中。显然,公众迫切期待一个有依据、有说服力的公开结论,这不仅关乎今后奶粉生产的安全隐患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关乎因此事件而有所丧失的品牌公信力。

  □陶短房(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三鹿奶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