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站在新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09:11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站在新起点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站在新起点
崔天凯大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站在新起点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在9月16日于东京召开的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站在新起点
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9月16日上午,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在东京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亚洲的未来与中日的作用。中国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在开幕式上致辞。

  崔天凯大使在致辞中对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隆重举行表示衷心祝贺,并向为举办此次论坛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的相关人士表示敬意。

  他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同时又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日关系走过了非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中国自身的面貌更是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我还要特别提到另一个极为重要的30周年,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日本30周年。这次历史性访问,不仅最终完成了两国缔约所必需的法律程序,确立了中日世代友好的大方向,更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古老的中国即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这三个“30周年”内涵丰富,又相互关联。在邓小平战略抉择的指引下,中国经过30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作为友好邻邦,向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支持和帮助,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实际利益。

  30年来的事实有力证明,中日关系的演变发展始终与两国各自的命运紧密相联。两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中日之间必须友好相处、互利合作。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则是两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记得福田赳夫前首相当年访问西安时曾亲笔题写“日中友好是世界和平”,大平正芳前首相也强调“日中友好是最大的安全保障”。这些都是前辈们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宝贵教诲和启示,值得铭记。

  近年来,中日关系曾经经受了一段严峻的政治考验。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今天中日关系已成功走出僵局,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两国领导人相继通过“破冰”、“融冰”、“迎春”和“暖春”之旅,确立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共同目标,彼此政治互信显著增强,务实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两国关系重现生机。今年以来双方围绕四川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的良性互动,又使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得到了新的升华。可以说,高村外相去年底提出的“使今年成为中日关系飞跃发展的一年”正在变为现实。

  展望中日关系的下一个30年乃至更长时期,为了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中日两国还面临许许多多的重大课题,还要一起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而言,崔大使认为两国需要重点关注和运筹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胡锦涛主席今年访日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断为中日关系注入新的动力,保持和强化两国关系现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是进一步密切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对话与沟通,确立起能够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政治互信,同时尽快将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政治共识转化成为两国人民广泛认同和支持的社会共识,吸引更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中日友好事业中来。

  三是进一步挖掘互补优势,结合各自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及当今国际潮流,继续扩大双方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水平和层次。重点在节能环保、气候环境等领域尽快取得突破。

  四是更加有效地改善国民感情。日前论坛主办方专门就两国民众相互认识及对两国关系现状的评价等作了一次舆论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再次突显了加强两国民众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上述课题,中日两国政府自当责无旁贷,一定会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在座各位都是活跃在两国各界的“舆论引领者”,肩负着启蒙和引导两国公众、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营造有利社会舆论环境的重任。“东京-北京论坛”曾经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最后崔大使衷心期待各位充分利用论坛这一平台坦诚交流,相互启发,就事关中日关系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发表更多的真知灼见,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信莲)

    日本总务大臣:中日关系将会进一步密切发展

  日本外相称重视中日关系潮流不会有任何变化

    李肇星:中日两个智慧民族能找到解决分歧办法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中日关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