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个奥运演绎奥林匹克乐章新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07: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隋笑飞、周玮) 残奥赛事几近尾声,中秋圆月如约而至。月饼、红灯笼、兔儿爷等中秋元素荡漾在残奥会赛场内外。共赏当空明月,体会团圆、团聚、团结的深意,共享亲睦、和谐、温馨的意境--由这香甜的中国月饼,各国来宾也品味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以诗意的方式向世界展开了一幅气韵生动的中国画卷,而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和谐交融的画卷也就此铺陈开来。

  中国五千年的“和合”文化正在两千年历史的奥林匹克乐章中演绎出新境界--诚如一些学者所言,和平、和谐、和爱、和美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是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文化的生动补充;而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对中国、对世界、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气致祥”五环旗下和睦相聚

  这个夏天,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代表,以及千位跨国公司老总相聚北京奥林匹克,他们纸扇轻摇,谈笑风生,摇旗呐喊。这个夏天,他们也是超级粉丝,可爱而疯狂。五环旗下,奥林匹克大家庭实现了空前的团聚。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赛,使得北京残奥会成为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盛会。

  “我希望,这块铜牌给我的国家送去和平的信息”。这是为阿富汗带来历史上首枚奥运奖牌的跆拳道选手尼帕伊的心声;“北京,我们来了!”这是伊拉克奥运代表团走出北京机场时,伊拉克奥委会秘书长阿米德的一声大喊;还有俄罗斯选手帕杰林娜与格鲁吉亚选手妮诺的相拥一吻,注定要作为和平精神的注解永载史册。

  “神圣休战”,是奥林匹克运动从古至今不变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希望,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和谐地聚集在一起,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中的“和为贵”不谋而合。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民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营造的和谐氛围,令各国运动员和来宾倍感温馨。

  “和气致祥”,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理解,令友谊之花竞相开放。当中国射击选手杜丽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没有如愿获得“首金”时,获得冠军的捷克选手埃蒙斯特意拥抱了失落的杜丽;4天后,杜丽在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中夺冠,埃蒙斯又来到杜丽面前拥抱了她。在盲人柔道比赛中,一名法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越过了场地线,还被摔进了裁判桌下,现场的观众没有哄笑,而是给了他热烈的掌声,鼓励他重新站起来比赛;在中国选手徐志林对阵阿塞拜疆选手阿利耶夫的比赛中,徐志林获胜后,没有着急庆祝胜利,而是拉着阿利耶夫,两人搀扶着一起走进休息室……

  “和衷共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开始将环境保护列为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两个奥运”在中国的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过程中的“和衷共济”。

  美国资深记者詹姆斯·法洛斯曾是“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论”的怀疑者,但在实地观察了多位科学家以各种方式监控北京各个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二硫等污染物的指数后,他承认自己的看法是有偏见的。他还为美国媒体撰文说,中国人把环保的边界扩大到了十年前难以想像的程度。

  萨马兰奇毫不吝啬地赞美,“我从未见过北京这样干净的城市”。这背后,是首钢决然搬迁,周边污染企业关停、限产、调整等多项措施,中国把“减少的碳作为对奥运的献礼”。从“绿色”奥运理念的提出到播撒绿荫、控制汽车尾气等一系列措施,中国人正在努力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美与共”文明与文明间把酒言欢

  奥运会是全世界超越种族、超越地域的百姓的狂欢,世界各文明间借此良机把酒言欢。

  当各国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创造奇迹之时,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艺术家也以演出、展览等几百项文化活动,诠释与丰富着奥林匹克精神。

  3月至9月,“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搭建了一个相互增进了解的平台,展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人文图景。

  除了剧场与展馆里的中国味道,让人们流连忘返的还有奥林匹克公园内专门讲述中国故事的“祥云小屋”。“在这里中国人和世界分享中国的精彩文化。在这里,我了解了中国各地的不同文化,以及它们是怎样融合成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的。”国外游客如是说。

  奥运,让世界来到中国,让北京触摸世界。北京两个奥运所弘扬的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的人文精神,以及其彰显的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意境,成为中国对于奥林匹克的独特贡献,也将成为奥运史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残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