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09:28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栏目9月16日播出:关注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以下为节目实录:

  关注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

  为何4年之内,国奥队判若两人

  冯剑明:我觉得中国足球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无论是从谢亚龙也好,无论是从我作为中国足协的一名中层干部也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都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自的职责下,我们每一天的工作,我们每做的一项决定是否为我推动我们中国足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真的,真是应该好好考虑。

  面对镜头接受采访的是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冯剑明。——北京奥运会过去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注意到,各种各样有关中国足球的新闻从未间断,谢亚龙下课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国足球未来将何去何从?媒体以及球迷似乎没有停止过对于中国足球的出路的思考。就在上周,中国足协退休干部郎效农对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作了探讨。这几天,我们《东方时空》的记者对中国足球问题进行了调查,分别采访了中国足协的相关工作人员,足球问题观察人士,了解本此次奥运会的备战经历和今年这一批国奥队队员的成长轨迹。同时,我们的记者深入到足球名省沈阳,采访足球学校的相关人员,了解中国足球这个原本兴盛的行业是如何走向了衰败。我们的话题先从05年的奥运备战开始说起。

  这是2005年夏天在荷兰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在这次世青赛上,中国青年队力克欧美劲旅乌克兰、土耳其和巴拿马,取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当时的媒体和球迷都认为,这是近二十年来中国队踢得最精彩的几场比赛。

  冯剑明:当时我作为领队,我都感到很激动的,尽管最后一场跟德国输掉了,没有八进四,我对当时小组赛的几场球是感到非常满意的,真的,我当时激动得可以说是泪流满面。

  这支让领队冯剑明泪流满面,也获得当时的媒体和球迷一致好评的青年队,三年后作为中国国奥队出现在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但是,今年的国奥队已经没有了当年技术和激情,先是差点输给了由渔夫、邮差等等业余选手组成的新西兰队,第二场与比利时的比赛中,不仅以二比零败北,还因为动作粗野吃了两张黄牌,第三场面对强大的巴西队,则是畏首畏尾不敢进攻。对于这三场比赛,国内媒体的评价是既丢了球又丢了人,说奥运的备战是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冯剑明:我个人认为这次奥运会没打好,我们在某些方面工作做得并不是很细。客观存在一些实力上的差距,但是从主观上我们人为的一些因素也是存在的。

  冯剑明说,人为因素首先要从08之星项目的不了了之说起。08之星项目始于2005年初,中国足协与德国的巴特基辛根签订协议,决定由对方提供训练场所以及有关费用,并且聘请德国的知名教练,为中国培养一支北京奥运会的适龄球队,这支08奥运适龄球队就是在世青赛上大放异彩的中青队,参赛之前他们已经在巴特基辛根训练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教练是德国的克劳琛,克劳琛的训练让这批队员们脱胎换骨。

  冯剑明:当时在荷兰三场世青赛的时候,我们战术打得很流畅,让人眼睛一亮,感觉中国的足球有变化,进攻的层次不能说是像流水那样,但是给人感觉衔接很快,攻防节奏掌握得很好。当时我说德国的克劳森在这支球队上倾注了他很多心血,我也很佩服克劳森。

  冯剑明说,按照他当时的想法,如果把08之星项目延续下去,北京奥运会取得好成绩还是有希望的,但是随后事态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首先是德国的巴特基辛根市因为资金短缺单方中止了项目。项目终止,意味着队员必须回国,意味着与教练克劳琛的合作也被终止,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曾经建议足协领导尽早把克劳琛请到国内,但是这个方案并没有被通过。

  冯剑明:克劳森也给中国足协写过一封比较诚恳热情地一封举荐信,他也非常希望能担任零八之星这支队伍的教练员,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

  克劳琛为什么没有成为国奥队的教练?足协方面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可以明确的是,对中国足球来说千载难逢、对国青队员们可以终身受用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冯剑明:这批国奥队员,你看看,冯潇霆也好,谭望嵩也好,赵旭日也好,周海滨也好,要说身材各方面都不错,从他们的潜质上来说也都不错,但是为什么从世青赛05年到08年,3年的跨度时间,按道理讲,他们的运动水平通过这三年的积累应该更加成熟,技术更加的娴熟,为什么反而不像在荷兰制造出那么光芒四射的时候?

  08之星项目终止之后,从05年夏天到-06年的年底,国青队的队员们除了由国产教练贾秀全带队参加了一次法国土伦杯比赛之外,既没有邀请像克劳琛那样高水平的外国教练,也没有进行过集中的训练,队员们在各自所属的俱乐部里面对不同的教练和队友。

  冯剑明:不同的教练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管理方式,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中方教练还是外方教练带,这支队伍可惜了。主要是从零八之星,从世青赛,打完荷兰世青赛以后,没有对这些队员进行定点定人的全面跟踪,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我们应该把这支队伍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年代要不断地给他们一个集训的时间。而不应该打完比赛就放人,把他们原先通过在德国形成的一些好的东西丢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一个足球运动员的成长,除了技术球场上的技术和意识之外,还应该包括心理素质、个人品质等等层面。从这批队员的状况来看,05年世青赛的成功造就了他们在国内各俱乐部发展的机会,很多人都成了俱乐部里的主力队员,成了家喻户晓的球星,但是这些刚刚过二十岁的小球星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

  赵震:原先我也跟过几拨国奥,其实他们那个年龄是一个非常危险年龄,就是说他会从没有钱到一下很有钱。

  赵震是《足球报》的记者,从零五年开始,一直跟踪采访国奥队。

  赵震:他们家庭都是那种工薪家庭没有什么钱,当时他们最简单,我印象里就是在2005年世青赛的时候,他们在08之星集训吃不饱,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去吃土耳其大饼。夹肉的。这个也不能总吃,虽然那个也就四五个欧元,因为那个时候像周海滨已经是国脚那时候一个月才两千块钱。那些没打上国脚的一千块钱。

  记者:那么到了转过年来,到俱乐部打上主力以后?

  赵震:打上主力,再打上国家队,这个收入基本上年收入就是几十万的这种水平了。一下子翻了几十倍。你从一年挣两万的变成可能现在一个月挣两万。

  记者:这种收入的改变,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根据你的观察?

  赵震:我觉得可能是茫然,就是说。

  赵震认为,这批队员到了俱乐部以后负面消息不少,有的曾经因为在社会上跟人打架而被处理,有的跟军训教练开色情玩笑,这次奥运会还在家门口连吃两张红牌,这都说明这批队员在成长中遇到了问题。

  赵震: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责任不是在这帮孩子身上,而是在这些成年人身上,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没人去告诉他。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你前一天身上可能连两百块钱都没有,过几天你可以随意支配金钱,你会选择什么?而且20岁左右,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年龄,在没有成熟走向成熟这个阶段。一个人过早支配财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除非你有很高的家庭的底蕴,或者你有很高的自制能力,他们那些孩子里头,大部分人没有这个机会,你再受到这种诱惑,也没有人指导你进行正确的选择。

  一方面是有天赋的球员逐步平庸化,另一方面,中国足球的奥运的备战情况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首先,德国教练克劳琛被足协聘请为女足顾问,对女足并不擅长的克劳琛来到中国后很快以身体不适为由回国了。2006年底男足国奥队正式成立以后,请来了塞尔维亚的著名教练杜伊,但是杜伊并没有能够拿出全部精力来带领国奥队,而是被足协任命为总教练,既负责国家队的世界杯外围赛,也负责国奥队的训练和比赛,难以两头兼顾的杜伊带领国家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中失利,回到国奥队以后,又在奥运会开始之前20天被解除了指挥权,于是,在奥运会上,媒体描述的那一幕出现了:国奥队既丢了球又丢了人。

  冯剑明:我们决策层在选拔教练的时候,我们在球队的管理上,在组队备战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做到心无旁鹜。为什么出现这么多事情,一会儿这教练,一会儿那教练,一会儿队员出现这事,一会儿出现那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投入多少回报就有多少,这是科学,这是足球的规律。你不按照规律去办,早晚会得到这个结果。所以说我觉得这次国奥队失利,在某种程度上令人痛心,但也是反映了我们在足球,按足球规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足球人口有多少?

  按照足球规律办事,这是冯剑明在这次国奥队失利之后的总结,那么,离下一届奥运会还有四年,今后这四年如果我们一切按足球规律办事,从现在就开始培养一批队员,请最好的教练,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环境,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了呢?这个问题也不被看好。有人说,这批国奥队员培养的失败,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问题是,整个的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制度。

  张路:我一直这么认为,奥运会即使小组能出线,也是一种侥幸,以我们的实力来说,正常我们出不了线。

  张路,体育评论员,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官员。张路说,要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的成绩,仅靠四五年的努力是不可能的,中国足球今天的结局,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决定了。九十年代初,张路还是北京市体育系统的一名研究人员的时候,曾经向足协申报了了一个课题,内容是通过对7到16岁的十个年龄段的足球少年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清楚到底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在踢球。当时的调查涉及全国18个足球重点城市,结果令人悲观。

  张路:我们当时的基础非常差,到了什么程度,像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每一个年龄,只有一个队,两个队,我们叫一线单传的体制。

  记者:什么叫一线单传的体制?

  张路:一线单传就是一个年龄段,就是两个年龄,就是一个单数连,一个双数连,比如73、74,一个年龄段,有一个队,像北京队,只有一个队,甚至两个队,然后75、76有那么一个队,两个队,77、78,又是一两个队,就是到了这种程度。

  张路说,造成中国足球人口如此至少的原因是有历史渊源的。80年代,足球重点城市踢球的孩子们很多,有天赋的孩子本来都在学校的校队或者业余体校里训练。后来,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成绩,从全国各地招了一批天赋高的孩子集中训练,每个年龄组成一两专业队,由于训练系统,这样的专业队在比赛中很快就能取得好成绩。由于各地都组建了专业队以后,原来的业余体校和学校校队就开始不景气了。再加上各地的师资和财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兼顾业余和专业,使得一些有天赋但还没被发现的孩子,也断绝了踢球的念头。这样,一方面是踢球的孩子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是很小就进入专业队的队员未必都能成才,最终的结果是,足球水平并未提高,而足球人口却迅速减少。

  张路:正常的体育发展,就是所谓大项目的一个规律是大面积普及,先在普及的活动中,发现有天赋的人才,然后把他筛选一道,稍微集中一点,再加以一定的训练,再发现更有天赋的人才,再继续训练,再选拔,再训练,它是这么一个反复的过程,但是要从大面积普及开始。

  课题组发现,当时常年参与踢足球的孩子,不到一万个人,而当时的欧洲足球传统国家,足球人口多则几百万,少则几十万,近邻日本送到巴西学习踢球的孩子就超过了一万人。

  张路:我说的是十个年龄,中国一万人,平均一个年龄是一千人。就是说你从一两千个人里选出球员参加世界大赛,说他能打好了,那才见鬼了呢,所以说中国这一代球员打不好,是正常的,打好了,是反常的,是偶然的。所以我说中国足球现在打成这样,问题是十几年前就已经决定了,90年代就已经确定了。

  张路介绍的是十几年前状况。如果说到九十年代初为止,中国足球从少体校的培养是了一个专业队时期,那么从94年开始,中国足球就已经进入了另一种阶段——市场化的俱乐部体制已经14年了,中国的足球改革是否促进了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足球 人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