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在华30年历程:从抢滩者到同盟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13:31  新华网

  -蔡恩泽

  当在汶川地震废墟中刚苏醒过来的小男孩呻吟着“我要可乐,冰镇的”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冲击力。30年来,外资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鱼贯而入,抢滩中国市场,给中国经济注入新鲜的活力,成为强大的同盟军。

  赶上中国好时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中国利用外资的序幕。从此,作为国际市场的抢滩者,外资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光。

  从1979年到1991年的13年间,外资在华起步试水,小心翼翼地探求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广阔的东方市场。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在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有了法律依据。1980年 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工作进入探索和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 年代初,对外开放渐次推进,初步形成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推进的格局。

  这一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示范作用—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华人华侨投资的带动效应,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的蓬勃兴起。

  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来自于港澳台地区,而来自于欧美日的跨国公司投资则占很小比例。

  在我国利用外资取得初步进展的同时,受根深蒂固的“左”的思想观念影响,对利用外资的批评甚至责难也聒噪而起。这就是所谓外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一时间,外资徘徊于中国国门之外。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大胆利用外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东风吹来,吹散了人们心头的疑虑,全国掀起了吸引外商投资的热潮,一直到2001年,进入了外资在华快速推进阶段。

  1992年,以浦东为龙头的6个沿江城市、以珲春为代表的13个延边城市和以太原、兰州为代表的13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至此,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这一时期,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仅在1992年当年就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更是突破了400亿美元大关。伴随着各种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居于主要地位,而且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有了显著的增加。

  2001年12月,中国敲开WTO大门,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之一,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外资在华投资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

  中国兑现了申请加入WTO的承诺,在扩大开放、降低关税、保护外资等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市场完全融入了国际社会,连一向视为禁区的军工产业也向外资伸出了橄榄枝。

  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外资来源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外资在中国的市场和法律环境进一步提升,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并购成为外资切入中国市场的主导形式,研发和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利用中国市场营造全球竞争优势成为外资的主要目的。

  强大的同盟军

  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洞开,外资蜂涌而入,在根深蒂固的“左”的思潮影响下,国人视外资为当年的侵略者八国联军;后来的WTO谈判,有人甚至辱骂中国的全权代表龙永图是屈服于洋人的“卖国贼”。

  尽管外资大举入境,对中国的传统产业构成严重的威胁,对中国民族品牌的生存也有震慑。但客观上,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润滑和补充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外资也有蜕变,一些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后,不再守身如玉,不再遵循先进的“国际惯例”来出牌,而是刻意“入乡随俗”,迅速让自身“异化”,行为有失检点,比如偷税漏税、行贿等不光彩的行为,也曾上演过“凯雷强娶徐工” 的闹剧,掀起“达娃之争”的风波,损害了跨国公司原本美好的形象。但外资在华功不可没。据统计,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税收近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

  改革开放30年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份额与日俱增,给中国带来巨额的资金、庞大的项目、前卫的技术,还有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同盟军”。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30年来,外资挺进中国市场渐次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变。

  正是外商投资的与时俱进和持续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权威数字表明,中国在1990年代10.1%的年均增速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在3%左右,也就是说,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 0%左右。

  —加大中国出口贸易。30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外贸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在中国加入WTO后尤为明显。1995 年,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为47.7%,到了2004年便已增至57.1%。而在1985年和1990年时,所占比重仅为3.4%和17.4%。

  外资企业在促进中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通过技术外溢的方式带动了内资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最高峰的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可以说,外资企业在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将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列为亚太地区之首。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商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57%的外企认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其投资获利的主要源泉,93.4%的外企对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

  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地集中于新兴领域,实际上是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场所。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近5000万,如果加上外贸和劳务输出涉及的直接就业人口则达上亿人。研究显示,中国平均吸收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便可创造2900多个就业岗位,这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就业的压力。

  广阔市场

  合作双赢

  平心而论,外资抢滩中国,不是单纯来学雷锋的,是瞧准中国这个“金砖四国”之一的新兴国际市场,可以创造巨额的利润。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累计已达50多万家,在他们全球化战略的征途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中国机遇。他们借助中国这条广宽的跑道,实现在全球市场新腾飞的辉煌。

  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到2007年底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已超过 75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多家来华投资,有些还把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到中国。

  外资在华30年间,也以本土化战略把自己融入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譬如大众、诺基亚和陶氏化学3家跨国公司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来到中国,并在中国长盛不衰。

  而改革开放初期,国人多将这些外企称为“狼”,一半是敬畏,一半是痛恨。既然称为狼,那么狼的凶残、狼的歹毒就不言而喻了。引狼入室,岂不是要祸国殃民了吗?

  于是有智商高者想出“引狼旺鹿”、“与狼共舞”的词头,从积极意义上去看待狼闯入我们的家园。一群鹿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晒太阳,闲情逸致,无忧无虑,但长此以往,失去了警觉,失去了顽强,机敏灵活的小鹿就会变得臃肿痴呆,不经意间就会被狼一口吃掉。

  假如在鹿群中放进一只狼,鹿就会在狼的追逐下东奔豕突,求生的欲望和高度的警觉增强了它们自身的生存能力。这样的比喻好是好,可鹿无论到哪一天,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都不是狼的对手,不是被狼吃掉,就是逃之夭夭,拱手让出自己的地盘。

  这样一思量,把我们跟洋人在家门口的本土商战喻为“引狼旺鹿”、“与狼共舞”又很不贴切,很不吉利。

  其实外企不是狼,而是竞争伙伴,我们也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毫无竞争力的弱者。

  而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自信力的表现,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需求。在中国这个广裘的市场中,外资大有作为,中国也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参与国际分工,这是个双赢共荣互惠的选择。

  从“抢滩者”到“同盟军”,国人对外资认识渐入佳境,也表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观念的更新、思维的更迭、行为方式的革新,这可是比资金比项目更可宝贵的经济发展动力。来源:观察与思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更多关于 外资 经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