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国际转移与中美贸易摩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13:31  观察与思考

  所谓的“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产业国际转移背景下的国家间利益博弈。

  -韩 晶

  8月28日,一封来自美国政府的信件悄然登在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网站上。这封来信是8月26日由美国 政府提交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关于农产品(如猪肉、小麦)的关税、补贴和出口规则问题向世贸组织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免除 了包括生猪饲养在内的肉类生产商的所得税。这样一来,中国的猪肉加工企业就可以凭借这一条款免交所得税,在出口中不符 合公平贸易原则。这将引发中美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摩擦,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已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农业转变。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我们需要从一个新视角去分析。

  从表面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双方间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近年来,中美两国间经贸关 系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自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 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后,双方间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贸易差额引起美国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恐慌,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摩 擦的口实。

  但是,我们一旦从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视角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就不难发现中美贸易差额正是产业转移的结果, 更进一步说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转移的结果。

  中美贸易摩擦的争执包括中国对美出口和美国对华出口两个方面。从中国的出口结构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中国自主产业,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贱金属等产品类别为代表 ;第二板块是外控产业,这其中相当部分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是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投资中 国的产业转移,以中国为其全球供应链的生产基地,中国主要是承担其中部分组件和生产环节,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 额的60%以上,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但其中利益的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很少的加工利益。

  第二板块中还有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亚洲四小龙为规避与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而纷纷把它们与欧美 贸易摩擦较大的产品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大陆,也将其与欧美的贸易摩擦转化成了欧美与中国大陆的贸易摩擦。美国国际经济 研究所的资料表明,90%的中国输美产品只是取代了原先东亚和东南亚对美国的出口。

  一项资料表明,如果扣除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美国贸易逆差将下降2/3,对华逆差下降30%;扣除在华外资企 业出口的因素,美国对华逆差将减少73%;如果再扣除加工贸易部分,这个数字将减少91%。可见,产业国际转移是中美 贸易差额的主要原因。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只是将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转移出去,高端部 分则留在国内,并对高科技产品出口进行限制,而这正是发达国家比较具有优势的产品。如美国对输出中国的产品以敏感产品 为名列入出口限制清单的就有许多高技术产品、武器和战略物资等。这无疑也构成了中美贸易差额的部分原因。

  贸易摩擦发生前提是发起争端一方认为贸易关系中的利益分配向对方不合理倾斜,从而提出调整利益分配关系的要求 。中美贸易摩擦中,往往美方是争端发起方,就是说美国认为对华贸易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向中国的不合理倾斜,也就是说中国 占了便宜,自己吃了亏。从笼统的数字来看似乎不无道理,但如果我们把问题放在产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分析,结论就绝非 如此简单。在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中,基本上都是美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利益主体是美国民族产业链中的企业、雇员和各流通环 节;而在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中,有中国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订单生产等,利益主体不完全是中方,还包括 了大量外国跨国公司和经销商。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中,2/3是包括美资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其利益 所得大多归外商。显然其中的利益主体是外资企业,而非中国民族产业。

  产业国际转移使得国际贸易所显示的数据和国家间实际产业利益分割发生背离,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 企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在过去产业国际转移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的时代,国际贸易顺差往往意味着该国的产业利益 增加;但在生产高度国际化和产业国际转移加速的今天,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生产的承载主体,即便在东道国没有任何作为 的情况下,仅仅跨国公司进行的公司内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重新配置就会为其所投资的东道国制造出贸易差额,是顺差还是逆差 和东道国自身关系不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的资源调配方式和流向。

  贸易利益分析中还应该考虑产业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中国高额贸易顺差反映了产业国际转移以中国为重要目标地 的发展势头,这种加工厂式的产业转移固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它对数字值的贡献大于对经济增 长质量的提升作用。超低的价格、超低的加工利润、偏低的环保标准、对资源的高依赖度,无疑造成中国产业利益的缺失。

  总之,所谓的“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产业国际转移背景下的国家间利益博弈,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 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转移,是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重新配置的结果。因此,依据国际贸易规则进行的核算并没有 真正反映实际国际利益分配关系,更多的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话语霸权,是它们利益的强调和维护。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