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丢掉铁饭碗成了万元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8日03: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丢掉铁饭碗成了万元户
这里已成为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商品批发地

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丢掉铁饭碗成了万元户
这样的情景颇具荷花池特色

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丢掉铁饭碗成了万元户
熙熙攘攘的市场 本版图片 均为资料图片

  常有人说我们是荷花池第一代淘金者,我只知道,从我丢下泥刷子到现在,一直在荷花池里摸爬滚打30年,就像我革命战友一样,真正属于我的生活都在这里。

  1978年

  丢下泥刷子端起铁饭碗

  因为家庭背景不好,我只读到小学毕业。16岁的我跟着师傅学做泥瓦匠,出师之后,一直都在德阳周围包工,算是个小包工头。

  1978年,当我从广播上听到改革开放的消息,并且从《参考消息》上看到时,我才明白变化即将开始了。其实,在泥水匠中,我的手艺很不错,还塑过毛主席像,但当时却对自己的工作不太满意,毕竟泥水匠或者包工头都是当时看起来较低下的职业,我很想到国有单位找个工作,多少给家庭带来一些荣誉。几经辗转,终于进入了中江县永台镇供销社。1978年后,我终于正式端起了“铁饭碗”,在供销社做起了业务员。

  虽然做包工头时一天能挣100多元,在供销社只有20元5角的工资,但当时物资紧缺,供销社在人们眼里是个“很港的单位”。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结婚,聘礼能拿出个自行车、收音机和缝纫机这“三大件”,那绝对能让人艳羡。幸亏我当时在供销社,能买到这些东西,所以结婚时还风光了一把。

  1985年

  市场派专车出省请商家

  供销社有不少东西都要到荷花池进货,所以当我还在供销社时,就开始与荷花池打交道了。每次进货都要提前几天准备,有时还要专门包辆农用车。一般凌晨2点过就出发,6点天还不亮就到成都。身上揣一万块钱就紧张得不得了,生怕弄丢了或被偷了。有时候时间太晚,当天来不及回中江,就在万福桥的人民旅馆住一晚,算是个很好的落脚之处了。就这样,平均每个月要往返四五趟。

  那时的荷花池就是一些路边摊,有卖药材的,卖针织品的……荷花池正式修好已是1985年了。当时有很多人在火车北站旁边一个不规范的市场摆摊,为了给荷花池找商户,荷花池的工作人员还专门开车去成都周边市场,接一些商家到荷花池做生意,甚至还专门到湖北请了100多户商家。市场开车去接商户,荷花池算得上是第一家。

  1994年

  一不小心成了“万元户”

  一些老乡到荷花池摆摊做生意,看着他们挣到了钱,回家翻新老房子,买新家具,买新家电……我心里直痒,我估计供销社这种集体经济会有变化,而且工资有限,于是我想到了辞职。

  辞职就意味着“下海”,我自然想和老乡一起经商。听老乡的建议,我决定做卖布的生意,我在供销社时对此也很熟悉。通过一些关系从银行贷了50多万,跑到荷花池买了7个摊位,真正扯起了自己的布摊子。

  可之后的日子并不那么顺利,每年都有货款、各种费用的压力,我只有不断联系厂家,联系二级城市的老板,每天像陀螺一样忙,没有停过。1994年,我终于等到自己盼望的那一刻。那年生意做得最好,一天要赚1万元左右。突然间,我就一不小心成了大家口中所说的“万元户”,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想到自己终于能过个特别有底气的年,不用再担心年货办不好了。

  2002年

  荷花池市场第一批党员老板

  此后的生意也还不错,后来我在成都二环内买了房子,把全家人都接到了成都居住,女儿在成都一所中学做老师,儿子又在女儿所在的学校上学,一家人平安幸福。

  虽然我赚到了钱,但我没买豪车。每天就骑着电瓶车,在荷花池里转悠,方便。

  现在荷花池里卖布、卖服装的中江老乡有四五十个,每天骑车串门都可以串半天,这种日子让我觉得惬意。

  2002年,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荷花池作为个体户入了党。像我这种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人,要不是政策好,哪有机会成为个体户,也不会有现在的生活。成为荷花池第一批入党的私人老板之一,那种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讲述者:吴世元(荷花池布行老板) 记录者:李梦冰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