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学农:他的辞职,他的未来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马昌博 ,实习生 柳天伟 漆菲 发自北京
为什么孟学农要辞职?他的未来会怎样?下一个坐在矿难顽疾“火山口”上的官员会怎样?
为什么要辞职?
“复出”刚满一年的孟学农因为襄汾溃坝事故再次请辞,成为公众视野中第一个两次请辞的省部级官员。与上一次请辞时的滔天指责不同,这一次,舆论赋予他更多的“悲情”色彩。
表现出惋惜情绪的也包括山西当地官员,南方周末记者接触的山西省市厅级官员说,孟在山西一年来口碑良好,“但既然出了事故,总要有人负责。”
宣布相关任免的会议在中秋节当天召开,这本是中国传统上的喜庆日子,山西政坛却迎来巨震。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国家安监总局特聘顾问邬剑鸣说,此次孟的请辞,是因为“伤亡人数太多,影响太大”。
而且,“其它特别重大的事故,比如煤矿事故,发生前是不太容易发现的,而这次事故是能看到现实危险的,而且是人为事故,不是自然灾害。”邬剑鸣说。
截至昨天,襄汾溃坝事故死亡人数已近260人,在本报记者的搜索范围内,这是近年来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
有关决定说,孟学农请辞是“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其他有关规定”包括2004年中办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其中关于“引咎辞职”规定了“多次发生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应引咎辞职。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对南方周末记者提及的另一个背景是,今年是“行政问责年”,这也是贯彻执政党去年“十七大报告”的部署。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2008年要选择部分省市和国务院部门开展试点,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
孟学农的未来仕途
舆论普遍提到了孟学农的“再次请辞”,在中国的省部级高官中,两次请辞,实为罕见。
此前的2003年4月,出任北京市市长三个月的孟学农因为处置“非典”疫情不力,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他亦请辞市长职务。同时被“免职”的还有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张文康。
5个月后,孟学农调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在外界看来,孟是在“赋闲”。2004年,孟在谢绝南方周末记者的追访时曾说,“历史越久远越清晰。”
人们无法揣测这位请辞高官的心情,不过日后孟“复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说,自己“那几年没有在党政机关,经常到底下调研,把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沱沱河等都跑遍了”。他说那几年学会了用“狂拼三”打字,喜欢摄影,喜欢自己开车到处走走。
直到2007年9月,十七大前,孟学农“复出”,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并再度当选为中央委员。
此间政治观察家说,孟到山西后,“很务实,以‘复出’的心态,低调做事、背水一战。”今年全国“两会”上小组讨论时,有下属市区官员情急下反驳孟的一个疑问,孟还以微笑回答,并未变色。而本报记者约访时也曾提到改变其过去的公众印象之语,孟亦没有反感。
当时本报记者接触的山西官员对出身京官、思路开放、熟悉中央的孟亦颇有期望。他看起来亦有些独特,比如在一群带山西口音的官员中,孟的普通话说得最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孟还不忘推销山西的汾酒。
年初的时候,到山西四个月的孟学农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感知山西》,被各方评价文采很好。“有人说你们领导不应该写这样的文章,应该都是理论性的。”孟学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他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娓娓道来”。
不过困难是显然的,其时孟学农已经因为洪洞矿难做了检讨,他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强调,“每个生命都是生命。”
他谈到了如何使山西干部改变依赖煤矿出政绩的固有思维。本报记者表示对这个转变并不乐观。不过孟学农说,他也考虑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借此改变官员的政绩观。
然而几个月后,孟因事故黯然再辞。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