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8日10:40   南方新闻网

  一叶知秋

  8月,一位企业家在座谈会上见到了俞正声书记。他对市委书记的印象是“比较可爱,比较直率,也不隐讳,没那么多客套”。

  他感觉得出:俞正声原来想讲融资环境的问题,甚至想用知识产权、专利来贷款、质押,没想到好几个发言者说的,都是另一个难题——知识产权保护。“一些中小企业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只有专利技术是看家本领,员工跳槽带走技术,形成恶性竞争。业主花了很多心血,弄不好,一个邮件、一个硬盘就全没了。”

  听完发言,书记下狠心了,拍着桌子说:上海要变成知识产权保护最有力的地方!

  这位企业家,近期在区里、行业内都开过座谈会,但是感觉很明显:谈的问题、认识的深度、整体气氛,都跟康平路(上海市委所在地)座谈会不一样。

  2000年前后,在上海举行“世界银行家峰会”的想法,获得了戴相龙的批示。学者邀请有关机构参与方案起草,却被委婉地拒绝了,说法是:总部恐怕批不下来。后来果然如此。

  当时的北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CBD中央商务区建设。

  此事不大,但几乎是上海转型经历的典型写照。

  分布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不同中央部门的金融决策权,对于怀着金融中心梦想的上海来说,意味着需要分头寻求政策支持。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也获批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几个月后,天津上报一揽子综合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组建全国柜台交易市场(OTC)的意向。

  面对两个竞争对手——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尽管有关部委的态度最初有着微妙的差异,但最终花落天津。

  2008年1月的上海两会上,市长韩正说:“(浦东)要主动与国家相关部委联系,多沟通、多汇报,争取支持。”

  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看到的是,从2000年以来,陆续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渝试验区的设立等等宏观布局,都在显示:中国经济的“鸡蛋”,不会再放在“一个篮子”里。

  上海同时面对的,还有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迅猛发展。浙江和江苏各地的投资环境迅速改善,2006年,上千家企业撤离上海,奔往浙江。

  今天,很多中小企业的结算部门,在上海和昆山之间来回跳跃——哪边的成本更低,就去向哪边。江苏打造的花桥国际商贸城,几乎与上海仅一街之隔。

  2008年,浙东两大深水港——宁波港和舟山港合并,上海洋山港的货物吞吐量,首次屈居其次。

  继续拼土地、拼资源、拼投资,显然已陷困局。

  市长韩正在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除了一个指标之外,各方面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而那一个没有实现的,是节能。

  上海经济之于中国,从来有着“一叶知秋”的意味。

  一位政协委员说:“甘蔗没有两头甜。”一方面,大力强调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正式场合的开篇之语,都是经济增速。全国660座城市的政府,莫不如此。“年增长率不能低于百分之多少”,是一切话语的背景。就业、税收要依靠GDP来保证,围绕GDP的政治和社会运转体系已经形成,以GDP为核心的利益机制和思维方式已经形成。此种情形下,政府可能产生“打球不看记分牌”的心态和魄力吗?

  对GDP的单纯追求,并不仅仅来源于干部考核体系。1994年分税制以后,地方税源萎缩,一个自然的选择是依靠GDP涵养税源,更糟糕的情况就是开辟第二财政,直接用土地来变现。

  地方官员被GDP“钳制”,势成骑虎。

  坚持调研的学者朱荣林告诉记者:今天,压在地方官员肩上的是两副担子——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节能减排可能成为惩罚干部的依据,但还不是提拔干部的依据。“下面嗷嗷叫,反映中央节能减排的指标太高。”这位年逾花甲的学者说,地方官员抛给他一个问题:“要我保持增速,又限制我的增长,土地越来越少、政策越来越紧,排污能耗越来越严,我怎么弄?”

  “不逼上不了梁山”

  企业家周和平说,自从俞正声上任以来,先后7次在各种场合谈到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另一个被俞正声两次提及的问题,提到了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心坎里——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在中小企业面前,上海不得不开始放下身段。

  压力面前,他们是首当其冲要依靠的力量。

  2007年,马云和张江集团副总经理刘小龙,曾经一起站在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办公室里。阿里巴巴入驻张江,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恰恰是在这一轮经济挑战中,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个曾经身处边缘的高科技园区,却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淡然和沉着。8月24日,俞正声再次调研张江园区,强调政府要为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年以来,高端人才引进中的户籍、居住、生活成本等等,成为市长韩正亲自过问的问题。

  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即使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加工制造型企业,也能实现13%以上的利润率,设计企业的利润就高多了。

  张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说,“培育新兴产业需要一个过程”,1999年明确“聚焦张江”,希望形成下一个20年大的产业替代格局,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走下去,要有耐心”。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教材、样本,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把考察张江园区作为“自主创新现场教学班”的主要内容,几乎每月一次组织全国的干部学员来此交流学习。当走访一些小企业时,常会有人惊叹:“这么点地方,这么少的人,一年十几个亿,是怎么赚出来的?!”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表示:本轮增速减缓,部分原因正是上海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了一批“两高一资”企业。

  综观改革开放的历程,倒逼力量起到的作用,在很多时候甚至大于自主政策的主动发力。“不逼上不了梁山。”朱荣林说,现在的情况下,慢是正常的,不见得增速高就等于质量好。

  任何困境,都同时意味着机遇。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强调:现在,是结构调整和制度推进的真正契机。

  上海人不相信这座城市会重蹈刘翔的覆辙:上海慢了,上海负重前行,但不要忘了,它仍有一颗冠军的心。(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徐楠 发自上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上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