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8日15:07  南方人物周刊
留学
《幼童》

留学
王辉耀始终没有放弃对开放式人生的追求 图/姜晓明

  中国最早的非官派留学生是随外国传教士走出国门的。1872至1875年,大清王朝分四批共派出120名9岁至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前期,中国海归主要是在科技教育领域做出了贡献。到了1990年代后期,当代海归在创业方面开始发挥突出作用。

  王辉耀 30年开放人生

  “30年前这些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什么现在成了顶尖的一批人?”

  本刊记者 卫毅 发自北京

  实习记者 吴丽岚

  曾经的梦想

  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50岁了,视力还挺好,他觉得这和他当年苦练乒乓球有关。

  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在成都西城区上小学的王辉耀,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当时的全民偶像是容国团、庄则栋。富有想象力的乒乓外交让这个孩子觉得,运动员之于国家的作用不可小觑,小球也能玩出大动静。

  每个时代改变命运的模式不尽相同,王辉耀觉得彼时的命运改变模式较少。“不外乎是工人、农民、解放军这些身份。”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乒乓球运动员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乒乓之路的初探全凭王辉耀个人。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就打球去了,这仿佛是每个成功运动员的开始。为了练力量,他拿着板砖当球拍使。王辉耀原本是个菜鸟级乒乓球爱好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到了六年级,他拿到了全校乒乓球比赛冠军。他所在的小学,更多的孩子玩的是足球,而且玩上了专业之路,因为成都西城区有足球体校。年少的王辉耀有点郁闷,西城区没有乒乓球体校。

  王辉耀的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梦想就这么悬着。同学中踢球的那几位之后还真有到四川省队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的。“ 幸亏没去踢足球,中国足球……呵呵……”王辉耀相信,如果当时他们区有个乒乓球体校,他至少能成为省队队员。

  运动员梦想的彻底破灭是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来临的时候。1976年,中国的多事之秋,高中生王辉耀带着一卷铺盖、一个军用水壶和简单衣物来到一个不通公路、没有电灯和瓦房的乡村插队。

  在农村里,王辉耀读的书挺多,听电台,看《参考消息》。他从书中了解到,他的四川老乡郭沫若、巴金,还有蔡元培、胡适、鲁迅、徐志摩等等,全部都是“海归”。在还是国门紧闭的中国,王辉耀对外部世界抱有期待。他曾住在猪圈旁茅草房里,作了一首《茅屋》:“茅屋四壁荡空空,又冷又湿又透风。吾身虽居寒屋里,环球风云装胸中。”

  王辉耀开始自学英语,这在同学中是难得的,许多人疏于学习这门似乎不太实用的功课。他的一个期望是:“这个国家总有恢复正常的一天。”

  命运的转折

  1977年10月12日晚,王辉耀干完一天农活回到住处,公社广播站的大喇叭突然传来消息,被十年动乱中止的高考制度将得以恢复。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高考前20天,觉得理科不好的王辉耀转到了文科,并且填报了英语专业。

  考完后没多久,王辉耀得到通知,考生需要到30里地以外的镇上等候体检通知。等到模棱两可的通知之后,他又需要马上赶60里地去县里的医院体检。王辉耀借了辆自行车就飞踏往城里去。在县医院临近体检时,紧张得不行的王辉耀担心测出来的血压偏高,就到水龙头前灌了一肚子凉水,觉得还是紧张,又来了半瓶醋。“听说这些能降血压。”

  体检完之后是英语口试,然后就是等录取通知书了。当看到许多人得到通知书之后,王辉耀开始心凉,觉得自己今年是没戏了。最终,一封来自广州外国语学院的信函送到王辉耀手中——他被录取了。狂喜的王辉耀从家里扛出破自行车,在成都的大街上一路狂奔。他觉得一个希望的出口已经被打开。

  1978年入学之后,身处广州的王辉耀看到了四川老家没有的东西,广交会令他印象深刻。他是那拨最先感受到改革开放气息的大学生。1982年,王辉耀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国家对外经贸部。这又是一个处于开放前沿的部门。这里有着许多对外接触的机会。当接触的外部世界的信息增多,王辉耀感受到全方位的差距。他认为得放下手中的铁饭碗,出国留学。

  通过托福考试,王辉耀获得了去往加拿大留学的机会。他将就读的专业是MBA。“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MBA,觉得能出国就不错了。”王辉耀就这么成为了中国最早出国学习MBA的留学生之一。出国在当时还是非常稀罕的事情,出国的闸门那时刚刚开启的,此后潮起潮落30年,到2008年,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40万。

  学校在多伦多,王辉耀带着锅碗瓢盆菜刀案板搭上了去往北美的飞机。“听说那边东西贵,就把能带的东西都带去了。”

  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到旧金山到纽约到多伦多。到了纽约,是晚上,像是进了灯海,让王辉耀感到非常震撼。他之前看过的美妙夜色止于重庆的琵琶山公园,他认为那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夜景了。

  留学的日子

  在加拿大的日子,令王辉耀难忘的是鸡肉,因为鸡肉便宜,经常吃,“都吃伤了”。他当时住在大桥附近,桥上的声音24小时都不停,“但是因为很便宜,没有办法”。还有不熟悉的文化,当然也有新的见识。

  加拿大校园里的课堂氛围重构了王辉耀对于课堂的感受。加拿大的课堂需要学生讨论、作报告、讲演等等,迥异于国内的填鸭式教学,“刚开始不太适应,后来慢慢习惯。”

  彼时从中国大陆去加拿大留学的学生非常少。外国学生对王辉耀非常好奇。有的学生说,你的牙怎么不缺?因为他们印象中的中国人长期缺乏营养,牙肯定不好。还有同学问,中国有飞机吗?一位同学说,能不能摸你一下?王辉耀就让这位同学摸了一下。这个外国学生兴奋地大叫,天哪,我摸了一个来自红色中国的学生的头。

  当加拿大的暑假来临,王辉耀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正如许多电视剧和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馆洗盘子。王辉耀不想这么干。他到图书馆查了很多有关企业的资料,包括世界500强,后来发现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某位负责人在中国香港工作过,对中国比较熟悉,他就给这位先生寄去一封信:我能帮你做点什么事吗?

  有些出乎意料,对方的反应很快,王辉耀得以进入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工作。当时,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正好也在这家银行实习。“当时我们每天在同一个餐馆吃饭,还在一起聊天。”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李嘉诚是谁。

  留学期间,在加拿大的一个论坛上,王辉耀听到加拿大城市联合会会长作的报告里提到当年夏天有个中国代表团将访问加拿大。王辉耀向会长表示,希望能加入这个团队中。会长说这个工作没钱,王辉耀说能管饭就行。

  在那个夏天,王辉耀陪着这个代表团走访了加拿大的众多城市,代表团团长是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李岚清。

  1988年,王辉耀进入加拿大最大的项目管理咨询公司SNC—兰万灵公司,在一年内升任国际市场董事经理,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华人高级主管。

  仅隔两年,王辉耀通过竞选,被加拿大魁北克政府派往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任其驻香港领事馆负责香港及中国地区事务的首席经济商务参赞,他成为加拿大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裔外交官员。

  30年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王辉耀又闻到了机会的味道。1993年,他回到中国创业,所涉及项目令人眼花缭乱。最为王辉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是,1994年,他陪同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访华,说服加拿大政府支持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第一笔国际融资、第一笔国际贷款、第一个工程管理合同,都是我当时负责的。”王辉耀说。

  2002年,王辉耀发起成立了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年,又有了2005委员会。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团和社会活动上。

  30年来,从四川到广州,从北京到加拿大,从加拿大到香港,最后回到北京,王辉耀的命运之旅画了一个大圈。“ 这个圆圈是开放式的,尽管遭遇过一些耽搁,经历过一些坎坷,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开放式人生的追求。”

  今年,王辉耀在他所著的《开放你的人生》里提问:“30年前这些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什么现在成了顶尖的一批人?”

  不是所有人都有跻身顶尖的机会。王辉耀除了欧美同学圈,还有其他的同学圈。2006年,王辉耀和中学同学办了一次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很多人都来了,他们当年都当过知青,许多人回成都之后成了工人,现在做着普通的工作,其中一些人下岗了。

  30年不会将所有人的命运改变。

  回到30年前王辉耀拿到广州外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日子,全班50多人,他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惟一一个人。

  十问王辉耀

  1 这些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王辉耀:关注重点的改变:从个人到社会。

  2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辉耀:改革开放,恢复高考。

  3 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王辉耀:出国留学。

  4 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王辉耀:让更多的中国人开放自己的人生。

  5 你最害怕什么?

  王辉耀:家乡四川的大地震。

  6 你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王辉耀:子女。

  7 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的欲望要加强?

  王辉耀:希望加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8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王辉耀: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9 你焦虑么?

  王辉耀:焦虑环境污染。

  10 你幸福么?

  王辉耀:挺幸福的,人生不断突围是一种幸福。

  关于留学的记录

  纪录片:

  《留美幼童》,总策划:钱刚;总编导:胡劲草。这部5集系列纪录片详细披露清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历程。

  电影: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张丽玲导演,1999年上映,是一部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3年,亲手制作。在日本播出后,反响极大。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