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金融竞争力现状系列报道之二
年初,一系列关于创业板有望顺利落地的消息在各种场合传播,让当时等待奥运的深圳人雀跃不已。但此后全球经济急转直下,国内股市也呈现一片惨绿下跌之态,监管部门对创业板设立事宜也进入集体失语阶段,转而集中力量进行新一轮的证券市场维稳改革。
于是深交所的创业板征途初见曙光的那一刹那,突然又被不断跌落至1800点的上证指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在《深圳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报告(讨论稿)》和《关于深圳金融业在珠三角改革开放规划中作用的研究报告》两份文件中均表示,深圳市将坚定不移地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继续全力协助深交所推动创业板的设立工作,态度积极且依然乐观。
由此,本报推出“深圳金融竞争力现状系列报道之二”,意图梳理创业板推动过程的细微枝节,同时大胆设论并广邀专家求证———“没有创业板的情况下,深圳金融怎么办?”
高层吹风,创业板初见曙光
2007年12月1日,上证指数4871点,深圳市五洲宾馆,第六届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如期召开,几乎全国证券投资界最顶尖的人物都齐集于此。有人笑称,如果在这里放颗炸弹,中国股市当即会倒退至少3000点。
这个由深交所一手操办的活动与另一由中国民建发起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历来被证券投资人士视为是下一年度证券市场政策尤其是二板政策的吹风会或是风向标。
这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引起所有参会者的高度关注。一个便是当时传遍股市的“快牛变慢牛”论,另一个便是“现在来说建立创业板,或者建立二板市场是宜早不宜迟,我是来为创业板加油。创业板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说到创业板时,成思危的言谈间,显露着一种兴奋之情。
当时在场的某资深业内人士,当即在记者耳边轻声说道:“这次成老的气色不错,说话的神色也不错,看来今年创业板能行。”这也许就代表了在场大部分人的心理。
早在2003年8月18日,在第二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成思危表示深交所的模式可以参考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这一表述被当时市场一致认为是深市重发新股的强烈信号。
紧接着,一年之后的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被正式批准启动中小板块,从而结束了深交所长达4年之久的新股发行空窗期。
由此,成思危关于创业板的所有话语表述,均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可信度的政策风向指标。
而接下来,证监会正副主席对创业板的明确表态,让等待已久的深圳乃至全国证券投资业人士像打了一剂强心针般兴奋不已。许多私募基金纷纷浮上水面,抢搭信托阳光化班车,并不约而同地将投资重点转向股权投资。那时,记者也比较密集地接到许多私募机构的信托阳光化发布会邀请,而多数都言之凿凿地宣称要将投资方向转为私募股权投资,并表示马上就能在创业板上获取利润了。
余音未尽,1800点大关重陷迷雾
2008年1月17日新华社消息称,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此后,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同时于3月25日接受了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就创业板发行及相关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并表示“目前推出创业板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当日的上证指数盘中小涨,收于3629点,而此前则是持续阴跌不已。
但是此后的一个月里,上证指数却急跌不已,并迅速探底击穿3000点大关。虽在5月的头一周内,回光返照至3700点。但从此之后,上证指数便如吃了巴豆一般一泻千里,投资者的心理点位关口轮番失陷,并在今年中秋过后正式击穿2000点大关,重回两年前的牛市大起点位置。但此时,投资者的心态早已物是人非。
一名私募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已经将信托计划中的大部分资金从股权投资上转出来,准备再入主板。
而此时管理层对于创业板的创立事宜却一下子都保持了沉默,虽然业界诸多意见皆认为今年A股暴跌,筹备多年的创业板可能仍然推不出来。但在本报新近获得由市府金融办编撰的《关于深圳金融业在珠三角改革开放规划中作用的研究报告(讨论稿)》(以下简称《报告》)中,关于深圳金融业下一步发展战略目标及思路的表述中有如下话语———“坚定不移地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深圳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深交所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深交所已开通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即将推出。下一步,应大力支持深交所扩大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争取中央明确该系统设立在深圳,由深交所负责营运管理。同时,还应大力支持以深交所为平台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
这显示深圳市政府对于创业板的推出,始终保持乐观而积极的态度。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世平教授认为,金融业对深圳GDP的贡献,已经从前两年的排名第三上升到第一,因此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将对深圳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深圳创业板一直不推出来,政策面也没有实质性利好的现状持续下去,对深圳产生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一是直接影响深圳GDP的增长;二是政府财政税收可能因此停滞甚至减少;再者,金融行业的失业率可能增加,深圳资本市场对金融人才就业的吸引力也会减少。一系列的效应将使深圳的金融生态环境都面临压力。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之路艰难坎坷
《报告》同时表示,深交所在全国资本市场的比重相对下降。2007年国内IPO融资总额高达4595亿元,而中小板的IPO融资不足373亿元,占比只有8%,“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报告》认为,“深圳金融业发展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些都抑制了深圳金融业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限制了深圳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创业板对于深圳的资金和资本聚集效应不言而喻,不但能为深圳金融业带来庞大的资金流,还能直接推动证券金融的发展,”招商证券投行总经理谢继军认为,“创业板能够激发深圳本土以及周边珠三角乃至华南市场的创业热情,也能带动许多创投机构、基金公司的投资热情,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而深圳本土另一投行人士认为,在2007年火爆的证券市场中受惠的,首先是在沪市融资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却未能得到有效支持,这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不是一个良性的状态。
“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是中小企业扎堆的地方,长三角的企业能够受惠于沪市,那么珠三角的企业为何就不能受惠于创业板呢?”该人士如是表示。
深圳私募人士圆融投资董事长冉兰则认为,深圳是最适合容纳创业板的城市。
“深圳是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深圳的创投企业和证券金融企业在创业投资上的经验是全国最丰富的,而且创业投资的氛围也是最浓厚的。”冉兰认为。
虽然深圳本地许多证券投资业人士对创业板的开设期望有加,但面对如此惨淡的上证指数,创业板的推出越来越遥遥无期。
而除了创业板之外,《报告》还提出“下一步,应大力支持深交所扩大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争取中央明确该系统设立在深圳,由深交所负责营运管理。同时,还应大力支持以深交所为平台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
对此,对于在深圳建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推出股指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当前的政策风向问题,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会长管焱彬对本报的回答是“目前还搞不清楚”。他表示,在当前金融动荡的外部环境下,新政策的推出时间很难判定。“因为具体推出时间不明朗,现在我们的分析和猜测不一定准确,所以意义也难以确定。”
而国信证券研究所何诚颖也表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股指期货这两个东西,决定权掌握在中央,但中央一直未表态,深圳对深交所的支持,只能是其心可嘉。不过,就算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能够落地深圳,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盘子太小,能够创造的利益和价值也太小。”
系列报道策划/统筹陶然
撰文本报记者晏磊见习记者潘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