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老透露育种原则 先吃饱了再吃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12:58  春城晚报

  对话 

  讲座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中间没有休息,但听众的热情丝毫不减。现场提问环节才刚开始,主持人手里已经有一大叠纸条了。

  我只起了带头作用

  听众:请您评价一下您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袁隆平:我们国家在水稻育种方面,可以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是遥遥领先。我只是在研究杂交水稻上起到部分的带头作用,大量的工作是农业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外国也有技术壁垒

  听众:有人认为世界粮食紧缺关键不是产量,而是贫富悬殊。您认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要如何才能妥善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袁隆平:这个问题很难答,这是政治家回答的问题。我只能讲,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听众:像您这么好的技术,在全世界推广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袁隆平:有些国家需要就地制种,不希望我们卖杂交种子给它,这是一个制约因素。而就地制种,我们国家也有一些限制。首先,两系法不能出去;三系法、保持系不能出去;只能把不育系推广出去。限制得很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别国也有技术壁垒,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查。

  地老爷我们可以管

  听众:云南是一个多山区、半山区的省份,有很多旱田、雷响田,也就是“望天田”。这些田的产量都很低,请问云南山区的低产田如何实现科学种植,才能确保粮食安全问题和山区农业发展。

  袁隆平:这个我不太了解,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3个基本条件:第一,品种要优良;第二个,栽培技术要非常科学;第三,田的土质要好,要改造低产田。天老爷你是管不了的,但地老爷我们可以管,我们可以改造低产田。这3个条件具备了,产量就会上去了。

  高产还能味美

  听众: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健康生活,很多朋友都在关注高产水稻的味道和口感与普通水稻有什么区别?

  袁隆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品质是次要地位。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所以我们搞水稻育种也作了大量调整,我的原则是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求优质,高产的前提下也要优质。

  花絮 签名 合影 粉丝追逐袁隆平

  “今天是9·18,解放前叫国耻纪念日,要降半旗的。”袁老说。

  “你讲课的时候拉警报了。”一旁的人员说道。

  “今天拉警报了啊?这个好啊!警钟长鸣。”袁隆平诧异地问道。 这时,一个学生鼓起勇气走到袁老面前,“袁先生,你好,我只是一个学生,这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你……”还没等这个学生说完,袁老马上说:“来来来,签个字,国耻纪念日。”袁老边写边念。

  他一出门,马上又被激动的市民包围了,身旁的秘书都有点吃不消了,但袁老却还是热情地为粉丝签名。

  八卦 自由散漫的科学家

  《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问“您是怎么评价自己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袁老说,“我自己评价啊……我做了一点对国家有益的事……哎呀,不讲优点了,讲缺点吧!我的缺点最多了,自由散漫,不拘小节。”

  夫人喜欢我叫她贤内助

  说起自己的夫人,袁老笑着讲了一件趣事。他去香港遇见熟人,别人向他介绍自己的夫人时说“这是我太太”,他介绍自己的夫人时却说“这是我的贤内助”。“我太太喜欢我叫她贤内助。一个教授的太太听到后,也对她丈夫说:‘以后你介绍我,不要称太太而要称贤内助。’”(记者 杨质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袁隆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