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云
8月下旬,数千人来到浙江兰溪市殡仪馆,送别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8月13日,郑亚津被公 司员工发现在办公室自缢身亡,经兰溪公安部门初步侦查,确定系自杀身亡,死亡时间为12日晚。
郑亚津自杀在浙江老板圈里不是孤案。一个月前,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也选择以自杀方式离开。与朱吉光因不堪承 受“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自杀不同,郑亚津的一位好友表示:“郑亚津是公司过度扩张,盘子铺得太大,导致企业资金 链断裂等,才选择走这条不归路的。”
浙江民营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与效率的区域经济之一。而这些崛起于草莽的民营经济,中间的一些体弱者 ,悲壮地倒下,不能不令我们对创业投资、对盲目扩张导致拉断资金链的问题,产生关注与深思。
创业投资与企业基础
创业投资基金曾经一度、目前也仍然在民营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而创业投资作为一个行业 ,前几年在国内曾红火过一阵子,但由于政策法规不配套,国内创业投资业一直陷入低谷,不少人相继离开了这个行业。直到 2006年3月,中国施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对中国创业投资企业进行规范的文件,才开始打破对制约国内 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紧箍咒。
如今,随着国际资本的大举进入,国内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创业投资基金(简称PE、VC)开始走上失衡的状态, 过剩的资本正推动这个行业虚火上升。
在美国硅谷,一个基金要从3000万美元的规模成长为5亿~10亿美元的规模,需要花费20~30年的时间。 而目前国内的PE、VC市场,这种成长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但是,资本市场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实体来获得回报,这样创业投 资才能健康向前发展。
一般而言,创业投资主要面对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在8月底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区、 县项目发布的“富阳专场”,竟有两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行业内领先的“龙头”企业,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和“方 圆塑机”。
龙头企业为何还要利用创投平台“募集”资金?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安波介绍,该公司今年投入了45 00万元用于建设3条全新的生产线。目前,此项工程正在建设当中,但还有1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所以希望通过这个 平台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同样,“方圆塑机”公司袁国清总经理介绍,他们开发的EPS塑机等项目的总投入达1亿元,此次计划融资400 0万。到杭州的目的,则为了寻找“最合适的资金”,寻求投资和回报的最佳组合。
在投资商眼里,这两个企业成了不折不扣的“香饽饽”。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准备在上市前融资(Pre- IPO)。
据了解,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时,出现了大量Pre-IPO基金的身影,如百度、尚德、建设银行,在它们 的股东名单中均有Pre-IPO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Pre-IPO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上市后在企业股票受 到投资者追捧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说,这是最坏的年代,这也是最好的年代,现在正是投资的大好时机。“过去3年中, 我们风险投资手中钱太多,投得太快,投得太贵,可以说还没有考虑清楚。有些投资最后回报率也不是很高。”
熊晓鸽说,在目前,大家都会比较谨慎,会认真研究商业模式并花精力研究市场,“你的商业模式不好,我也就不会 投钱给你。”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可能指望投资商来买单,一定要靠市场和客户来买单。熊晓鸽说,“一个执行能力,一个应 变能力,是企业最需要磨练的两项能力,而对于我们风险投资来讲,也会盯着这两个能力,现在正是考验应变能力的时候。”
温州的创投潮流
在创投行业,温州的民间金融资本再一次表现出了它合理的逐利天性。他们已经嗅到了创业投资领域的高收益味道, 正逐步进入这一领域。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场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上,众多温州商人投去了急切的眼神。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就陆续有几批温商闯入创投业。尽管创投这口“洋水”,温州人刚喝时难免还有点呛, 但是他们仍表现出高度专注。如今,更自发形成了投资联盟。较早在上海发展的温州商人林阿信,已经耳濡目染学到了沪上一 些国际投行和国外VC的成功做法。
2007年8月,温州本土也首现创投公司——由多家温州企业合伙的东海创投在乐清成立。2008年,正在积极 筹备上市的温州正泰集团,也专门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并请具有多年国际投行经验的人亲自操刀。
随着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涉足创投行业,对资本运作后知后觉的温州企业似有蓄势待发之势。也许,由于温州高度密 集的民间资本目前已经达到6000亿元之巨,进行对外资本投资,正是这些游离资本的必然选择。
而温州商人做创投,也同样有他的优势。
首先是军团优势。温州有特有的抱成团的“蚂蚁经济”优势,凭借良好的民间信用体系,可以发挥“小资本、大集聚 ”的成效。其次,温州具有丰富的民间投资经验,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在温州产生了类似信托模式的“活汇”这一融资方式 ,堪称创投雏形。此外,温商的牌子已经响彻海内外,知名度也将有利于温州企业进军创投。
在过去一段时间,流动性极强而又喜欢抱团的温州民间资金的对外投资,往往引来了“炒”的恶名,比如响彻中国的 温州炒楼团。
而眼下,虽然他们还可以继续用抱团的模式去操作,但他们要入股的是那些3到5年内将要上市的公司,需要相对稳 定、有规划、有智力的投资,而“炒”这个字眼,对企业未来上市有害无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同样是温州人主持的同类性质 的创投基金,宁愿在上海或者其他地方注册,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背后的“温州”血统。
可持续才是上策
一边是充裕的民资在寻找出路,另一边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创投业,不少企业家就这样把创投看成是一片无垠的“新 蓝海”。
有数据统计,2008年一、二季度创投和股权募资已经超过了去年60%。这其中,创业投资的平均投资额度是8 00万美元,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额度是6000万美元。这说明,不管经济怎么动荡,但是“风投的意志非常坚定”。
当年在9·11之后,美国互联网的泡沫破灭,投资人圈子里也觉得很痛苦。现在,互联网类新兴的视频网站项目也 存在风险,但吸引风投的唯一优势在于其创新的商业模式。而一旦这样的商业模式最终被政府管制政策否定的话,风险投资就 可能血本无归。
GGV投资经理吴骞告诉笔者,受资本市场的影响,去年很多PE非常活跃,大多以8~10倍市盈率的价格注资项 目,但经过1年的市场观察后发现,大多数的项目根本达不到与其市盈率相对应的经营能力,因此PE对于企业的估值应谨慎 考虑,要有一个冷静的分析。
最近,中国企业在日本东交所上市的第一股——亚洲互动传媒有限公司爆发了财务内控丑闻而面临退市危机,红杉资 本虽然已经退出了这家公司,但是业内对其最初的投资和推荐也不乏心中存疑。
同样是红杉资本参与投资的我乐网的关停,也在搅乱视频行业这潭浑水,红杉资本、HPE、SIG等创投机构数千 万美元的注资可能遭受损失。而2008年4月,蓝山资本领投的ITAT,在上市前夕却遭遇保荐人退出的尴尬局面,两轮 共计1.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至今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这些都显示了以往被忽略的风投领域风险无处不在的真实境况。
在笔者看来,虽然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创投业的规模仍然很小,但其成长应有稳定的基础,这就是大量的有 潜力的企业,资本市场是“虚”,企业是“实”,资本市场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实体来获得回报和发展。但在目前的国内市场, 恰恰是“实体”出现了问题,即大量有潜力的企业没有被发现,所以出现了创投业虽然规模偏小,但却已出现资金过剩的怪现 象。
政府层面目前对创业投资的资本支持,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出资设立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性质的创业投资 企业,但在运作中,却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如果选择通过规范的创业投资政策,引导私人和民间基金来扶持创业投资发展,则能较好地克服政府直接从事创业投 资的诸多问题。
此外,还应尽快解决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问题。国家应运用税收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 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还应提速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具体看,除 了要发展好创业板市场外,还要发展好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出台一些配套政策。
(作者供职于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