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交部介绍温家宝即将出席联合国会议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22:5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9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08年9月19日,外交部举行中外记者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卢肖平、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和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高元元分别介绍温家宝总理即将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以及中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有关情况。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秦刚主持吹风会。

  何亚非介绍说,温总理此次率团出席联合国会议是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又一次重大多边外交行动。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很多,特别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金融、能源、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第63届联合国大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据了解,近14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今年的联大,这表明各国普遍希望联合国进一步发挥积极、重要作用,继续推动多边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何亚非说,今年是千年发展目标中期审评年。自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千年宣言》以来,全球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进展缓慢,各地区间进展不平衡,非洲地区困难尤大,在全球范围内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召开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将重点关注全球执行千年发表目标情况和发达国家履行国际发展援助承诺情况。相信会议将有助于进一步动员各方政治意愿,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在此方面已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愿与各方继续交流相关经验。

  何亚非说,温总理与会期间主要活动包括:出席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介绍中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开展南南合作有关情况;就世界各国迎接发展挑战,解决发展困难提出倡议,就全面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希望。出席第63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言,阐述中国内政外交政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心。 温总理还将会见一些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加与美方的几场双边活动,会见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等,并与媒体进行交流。

  何亚非最后强调,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温总理此次出席联合国两个会议,充分显示中国对实践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显示中国对联合国工作的全面坚定支持,显示中国对千年发展目标进程的坚定支持,显示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与各国一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黄延信介绍了中国在扶贫、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有关情况。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同时加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推广科学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由6095.4亿斤增加到10030亿斤。去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保持了粮食供求和粮价的基本稳定,这是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世界农业的重要贡献。30年来,中国在扶贫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我国政府的贫困标准,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7年的1479万,占农村居民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1.6%,低收入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7年的2841万人,占农村居民总人口的比重从6.7%下降到3%。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贫人数占全球减贫人数的比重超过了70%,中国是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

  卢肖平介绍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情况。他说,中国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第一,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有效、务实的农业合作机制,共享信息,合作研究,交流技术。第二,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示范农场,分享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实用技术。第三,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能力建设,改善农业经营与管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外交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