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七组合体 转至发射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06:58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神七组合体转至发射区
神七组合体转至发射区
神七组合体转至发射区
神七组合体转至发射区
神七组合体转至发射区
20日15时15分,神七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顺利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标志着神七任务已进入最后的发射准备阶段。飞船、火箭、逃逸塔在完成技术区所有准备工作后,于9月18日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参试各系统具备了垂直转运的条件。

  平台缓缓驶向发射工位

  14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厂房6扇提拉大门已全部打开,58.3米高的船箭塔组合体巍然矗立。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一声“出发”令下,载着船箭塔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在电源车的驱动下,沿着一条长1500米、宽20米的无缝焊接重型钢轨,缓缓驶向发射工位。

  垂直转运花了1小时许

  活动发射平台以28米/分的速度行驶,要求转运风速不能超过10米/秒,发射中心20余名气象人员一直在现场“保驾”,气象观测员测出瞬时风速为6米/秒。途中按规定停车检查设备和产品状态两次。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驶,船箭塔组合体安全运抵发射架,活动发射平台自动对中锁定。

  专家说法

  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发射场总指挥崔吉俊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三垂一远”模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使产品运转时间缩短到两小时以内,发射区工作时间由原来的10―15天缩短到3-4天,并具备了15天以内连续发射能力。

  垂直整体转运是无脐带塔、无前置设备、无地面电源和空调的 “三无”“光弹”的技术状态,简洁轻便。发射中心采用加强轨道基础和活动发射平台的刚度,以错开组合体固有振动频率,加强火箭的强度设计、选择合适的风速和车速等技术措施,确保垂直整体运输中船箭塔组合体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现场探访

  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

  茫茫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偶尔有稀稀拉拉的骆驼刺从车窗前掠过。从机场出发,经过几十公里的枯燥行程后,视野中出现了一栋蓝白相间的建筑——酒泉卫星中心的垂直总装厂房。在距离厂房不远的地方,是一座高大的发射塔架。

  准备工作一切OK!

  即将托举神舟七号飞船飞天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经矗立在发射架上,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在发射塔架下,记者看到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正在对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一切OK!”这位与航天发射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航天人对记者竖起大拇指,“各系统的状态良好。万事俱备,只待发射。”

  从七八月份开始,火箭、飞船、航天员就开始陆续进场,已经完成了多轮人、船、箭、地联检联测。“测试过程一切顺利。”崔吉俊说,“对于发射安全,特别是航天员的安全,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打造航天第一港

  “神舟宾馆”“飞天宾馆”“东风超市”……在东风航天城里,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航天氛围。就连横贯东西的“长安街”上的路灯,也做成了火箭托举“神舟”飞向太空的造型。

  在离酒泉不远的敦煌莫高窟里,壁画上的飞天仙女已经婀娜地飞翔了上千年。中国最早试图实践飞天梦想的明朝官员万户,据说也是河西人。也许万户殒命蓝天的地方就在酒泉附近。

  先人肯定无法想像,留下他们飞天足迹的这片荒漠戈壁,在沉寂了漫长岁月后,新一代航天人用辛勤的双手把这里打造成中国航天第一港。

  亚洲最大的大门

  “从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任务起,发射中心就瞄准国际一流的标准进行建设。”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说,垂直总装厂房和“三垂一远”的测试发射模式是两项重大的技术进步。

  在相当于38层楼高垂直总装厂房,记者看到,这座大楼其实是空心的,中间没有任何楼板。只有在这样高大的空间内,叠加起来高达58.3米的火箭和飞船才能组装起来。

  这个亚洲最大单层建筑,还有一扇亚洲最大的大门——高74米、上宽14米、下宽25.6米、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自身整体重量350多吨。组装好后的船箭组合体,就是通过这个大门,在一条20米宽的特制“铁道”上驶入发射塔架的。

  最让陆晋荣骄傲的并不是硬件。“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这里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他告诉记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西安卫星发射中心等,都是以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为主组建而成的。

  □权威发布

  远望号船海上测神七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5艘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二号、三号、五号和六号测量船,19日顺利抵达太平洋、大西洋预定海域,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任务。“5艘航天远洋测量船计划累计跟踪测控神舟七号飞船62个弧段,约占地面整个测控覆盖率的43%。”随远望六号出海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简仕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简仕龙介绍,为确保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任务的圆满成功,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首次同时派5艘新老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出海执行任务,是中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

  □官方澄清

  否认参观及采访收费

  针对个别网站流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游客参观、神七任务采访报道等方面收取费用一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授权新华网发表声明:一、网络上关于发射中心收费参观发射场的传言纯属谣言。二、关于新闻媒体记者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报道神七任务要收取费用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发射中心从未向媒体记者收取任何采访费用。

  神七“座驾”发射成功率10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20日透露,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用长征二号F型火箭进行发射。

  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中国目前惟一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它是在长征二号E型即“长2捆”火箭的基础上,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总体任务和技术指标要求而研制的。

  到目前为止,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成功地将4艘无人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花絮

  戈壁石名不见经传却比玉石受人喜欢

  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4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则高达3600毫米以上。是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汇成的弱水河,滋润了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3万多人口。“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却是航天发射的好地方。”发射中心副主任于本城说,“我们不仅生存下来了,还在创造新的奇迹。”

  经过几代人的建设,这里的条件早已今非昔比。虽然距离最近的城市酒泉市都有200多公里,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已经成了一个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小城。

  银行、邮局、商场、医院、图书馆、体育场、游泳池等现代城市所具备的生活设施,这里一应俱全。

  于本城告诉记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主动申请来发射中心工作。

  在距离发射中心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白玉滩的山包。在工作闲暇的时候,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大多喜欢到这里捡一种叫做“戈壁石”的石头。

  记者问发射中心测控处处长谢勇:“戈壁石名不见经传,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它感兴趣?”“虽然戈壁石外表平淡无奇,但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它们已经晶莹剔透,具有玉石一样的品质。”谢勇答。

  这不正是大漠航天人的写照吗?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