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家宝将首次出席联大会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12:3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轶瑶)中国总理温家宝22日即将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这不仅是温家宝就任中国总理六年来首次亮相联合国,也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行之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重大外交行动。“后奥运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走向如何、中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行动如何?中国总理将通过在联合国会议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和表态给出答案。

  公务繁忙的温家宝此次赴联合国堪称“旋风出访”:48小时内,他的日程表内已经安排了二十余场活动。主要包括:出席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介绍中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开展南南合作的有关情况;就世界各国迎接发展挑战,解决发展困难提出倡议,就全面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希望;出席第63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言,阐述中国内政外交政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心。此外,温家宝还将会见一些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加与美方共同举行的若干场双边活动,并与媒体进行交流。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方对中国总理此番出席联合国的两个会议有着特殊的期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日前介绍说:

  “我们希望通过温总理这次出席联合国两个会议,能够充分显示中国对实践多边主义的坚定的支持,显示中国对联合国工作的全面坚定的支持,显示中国对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进程的坚定的支持,也显示中方将继续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努力。”

  即将举行的两个联合国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千年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联合国全体成员国于2000年一致通过的,它的主旨就是在2015年到来之前,将全球的贫困水平从1990年的水平降低一半。近年来,国际社会在落实这一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如期实现目标还任重道远。因此,联合国将对千年发展目标进行中期评审,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近140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将与会。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中国是第一个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在过去的十七年里,中国减贫人数占全球减贫人数的70%以上。此外,中国的粮食产量已达到5015亿公斤。对于当今世界而言,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更为重大。中国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介绍说:

  “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去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保持了粮食供求和粮价的基本稳定,这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农业对世界农业的很大的贡献。”

  事实上,虽然中国在减贫方面成就巨大,但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刚刚超过1000美元,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并没有影响中国尽己所能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各类援助,并已无条件减免了49个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376笔债务。现在,中国也正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对此,中国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高元元女士近日曾披露过这样的数字:

  “进入新世纪,中国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扩大援助规模和范围。中国的对外援助,充分尊重受援国的要求和意愿,着重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截至目前,中方已决定给予42个与我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以零关税待遇,目前已执行的有39个国家。”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颇为严峻,这是否会影响千年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国际社会对此看法不一。而中方则明确表态,这不会影响中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所做出的承诺。中国副外长何亚非说:

  “这么多国家元首、高层领导这次汇聚纽约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这本身就说明各国有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承诺的政治意愿。虽然现在我们面临比较严峻的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但今后这些情况怎么发展,恐怕现在还看不清楚。只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挑战,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而且现在世界的经济应该是今非昔比,比过去更加坚实了。所以,严峻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不应该影响我们落实千年发展目标里面的各项承诺,起码对中国来说,不会影响我们落实这些承诺。”

  据悉,温家宝将在联合国会议上提出中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新举措,据透露,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对外援助的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温家宝 联大会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