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急制度出现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14:57  中国新闻网

  应急制度出现了问题

  《瞭望》:“三鹿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最后演变为涉及广泛的行业问题和公共问题?

  于安:其实,大家应该注意到,今年6月就有相关信息出现了。此次事件涉及质检、卫生、工商、农业几个系统。相对来说,卫生系统较好一些。质检系统的失灵程度最高,具体来讲是应急——报告系统的失灵,该报的没有报,这是基础系统的失灵。

  以上仅仅是表层现象,其背后是应急制度上出现了问题。

  2006年,行政机关自己建立了应急系统——危机预案体系,但这一体系没有法律加以规范,这种没有法律基础的应急体系,约束力低。

  2007年11月,《突发事件应对法》生效,标志着以往应急预案体制向法制化方向进行改革。但就是在这种旧的应急体系向新的应急体系转变的过程当中,应急体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这一应急事件发生了,造成该报不报的应急体系失灵的结果。事实上,应该注意到近年来已多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另外一点在于日常工作与应急工作混为一谈。在日常工作中放松管理,本来应由日常工作解决的产品质量问题,最后转变为应急事件。事实上,是以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去解决日常事件。出现了日常与应急相混淆的状态,最后两种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其二是监管系统出现问题。

  食品安全其实一直是重点监督管理的对象,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基本民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和生命。

  但现实是我们的食品监管制度正出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尚未结束,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中央一级的改革将原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卫生部,但在地方的机构改革还没有进行。酝酿良久的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过去长期积累的监管缺陷就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形式全面爆发。

  三鹿事件以后

  《瞭望》: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婴儿奶粉都出了问题,大家还能选择吃什么呢?

  陈君石:应该说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状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具体的标志就是我们国家总的食品合格率在15年以前只有50%到60%,而现在已经达到了90%左右,所以我们总体的食品安全是好的,是可以放心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不存在问题,我们现在存在着不少问题。

  这个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我们有大量的农民分散地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我们所吃的鸡、鸭、鱼、肉、蛋、奶、水果、蔬菜……而这2亿多农户的知识水平、守法意识还有所欠缺,再加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在的市场经济来诱惑农民获利甚至于犯法。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接连不断地发生一些食品安全的事件,也是不奇怪的。

  《瞭望》:如何解决事件所反映出的奶制品行业的问题?

  于安:在市场中行使经济自由权,本来应当受到基本道德伦理和国家法律的双重约束。本案中的某些企业在疯狂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超越了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了社会。这正表明我们的奶制品市场仍处于市场发展的低级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和法律约束。政府监管内容应当兼顾产品质量和利益分配机制。企业的违法行为源于对利益的非理性追逐,政府不干预利益分配机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瞭望》:这次事件会给奶制品行业带来何种变化?

  陈君石:政府已经加大了对我们所有生产奶制品企业的监管力度,比如说质检总局派专人进驻所有的奶粉生产加工企业,而且对原料以及最终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这些都是过去所没有的,而且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于奶牛的管理和牛奶收购站、畜牧兽医方面的管理。

  有理由相信在这次三鹿事件以后,我们市场上的奶制品比以前更安全。但解决不是明天(就能成功的),因为宏观的大背景还在。

  《瞭望》:三鹿是奶粉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为什么这一事件最终会发生在一个行业的标杆企业身上?

  王丁棉:2005年,我就在牛奶行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宣读了《中国奶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文,指出牛奶中已出现了蛋白激素、胰岛素的问题。

  所以,事件的爆发是一件迟早的事,是必然的,只是在哪一天引爆而已。

  三鹿近年来发展速度过快,但没有过硬的产品,只靠成本低来赢得市场,这就决定了它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一个真正过得硬的产品还是要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原材料优势。(记者刘巍)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