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佛山婚俗30年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21:58  金羊网-新快报

  

佛山婚俗30年变迁
■30年来,佛山的新人们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不曾改变,拜祖庙、走筷子路的风俗也未变。张笑/摄

  

佛山婚俗30年变迁
■子孙桶寓意繁衍后代、子孙满堂。

  

佛山婚俗30年变迁
■夫妻对满杯有夫妻成双成对的意头。

  

佛山婚俗30年变迁
■媳妇斟茶专用的孝心茶具。

  从“三转一响”到简约时尚

  ■新快报记者 张笑 李婷

  在改革初期,佛山女孩子挑老公,眼睛都盯着“三件宝”;男孩子娶老婆,首先要有“36只脚”。“三转一响”的缝纫机、自行车等都已经是高规格的“奢侈品”。

  步入21世纪,现代人婚礼的花样越来越多,新人们结合自身不同的经济实力,有的参加集体婚礼,有的选择蜜月旅行,还有的在教堂中举行西式婚礼,年轻的恋人们甚至已经不能满足于以上的结婚方式,从婚礼仪式、婚宴形式,很多新人都希望能够打上简约、时尚的个性标签。佛山的婚俗越变越精彩,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对幸福的憧憬。

  20世纪80年代

  “三转一响”才够威

  在佛山,上一个世纪80年代结婚讲究“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收音机)。“谁要是戴上一块闪亮的上海牌石英表,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方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的。”陈先生和张女士是1982年结的婚。说起当时的婚礼,陈先生夫妇都忍俊不禁,连声说:“太傻了,现在看起来实在是太傻了。”

  结婚那年,夫妻二人都在工厂工作,两个人的工资最高的也不过38元。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高,但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都是按“高标准严要求”采办的:缝纫机是“蝴蝶”牌的,自行车是“永久”,手表是“宝石花”(售价将近100元),还有柜子、桌子、椅子加在一起要36条“腿”……80年代初年轻人结婚攀比成风,谁家的东西少一点都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结婚那天,新郎穿的是一件“保养”得不错的蓝色中山装,新娘只是做了一件红颜色的棉袄罩衫,夫妻二人去照相馆,花了几块钱拍了一张黑白的大头合影贴在结婚证上,再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吃顿饭,算了结了人生的一桩大事。

  20世纪90年代新娘开始穿婚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佛山因与香港地区临近,古老的婚俗习惯受到了西式婚俗的巨大挑战,最明显的特征是越来越多的新人穿起西装和婚纱,以小轿车作为花车接新娘。

  家电设备的采购则从原来的“小三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变为“大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结婚照不再是简单的人头像,婚纱影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新人们以艺术照的浪漫手法记录下结婚时的幸福瞬间。婚宴也更多地选择到酒楼设席,以联姻的方式同时宴请男女双方亲朋好友。20世纪90年代初结婚的人,讲究“穿金戴银”。男方必须给自己的心上人买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房子(不管是单位分的还是租的)都要搞个简单装修,外加彩电、洗衣机、录像机这“三大件”,就算是豪华迎娶了。

  江先生现在是佛山某商业银行的营业部主任,他和对象同在专科学校毕业,同在金融单位上班。他是1990年结的婚,尽管他当时的工资还不高,一个月就百儿八十元钱,单位还没给他分房子,但为了结婚,他和对象在市郊租了个小平房,也就20多平方米。简单收拾干净后,他俩回了趟老家,得到了各自父母的资助。这位老兄底气十足地开始了大采购——日立牌彩电、君子兰洗衣机、华日电冰箱、索尼录像机……塞满了他租来的小屋。同时,他给新娘子买了999足金戒指、耳环、项链。

  到了90年代末期,条件更好了,于是“三大件”也就水涨船高了:电脑、空调、摩托车(或者小汽车)。在某实业公司任职中层的郭先生是1998年结的婚,房子是买的集资房,一平方米800元,是两室一厅的87平方米明厅大房子。厅里、居室全装了格力空调,家里配置了笔记本电脑,买了台铃木摩托车。至于什么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是一应俱全。婚宴是在星级宾馆办的,一共15桌,后来还加了5桌。

  新世纪

  另类婚礼相继问世

  现在,年轻的恋人们甚至已经不能满足于以上的结婚方式,创意频出,诸如自行车婚礼、公车婚礼、主题婚礼等另类婚礼也相继“问世”。从婚礼仪式、婚宴形式,很多新人都希望能够打上鲜明的个性标签。原来的什么“三大件”、“四大件”早已经不是什么筹码和新闻了,曾经的奢侈品现在成了普及品,再没了诱惑力。

  对于龙妹而言,一切都来得顺理成章,“我没刻意要求什么,却什么都拥有了”。据她介绍,2006年结婚的时候,两人已经拥有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完全没有当过“房奴”“车奴”。

  有了“爱情面包”,接下来就等“好日子”啦。2006年11月25日,在省运会闭幕的当天,龙妹与老公决定举行一场简约而时尚的婚礼。由于她是韶关人,家离这里太远,所以只能在酒店租个房作为“花房”。但龙妹回忆说,整个结婚仪式还是相当讲究。老公带着一群兄弟来花房“抢亲”,她呢?则由众多姐妹守护,闹了很久。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铺床”,由花婆边唱歌边铺床,男方买的被子铺上,女方铺下,床四角落还要摆放橙子、花生、红枣等好多象征好彩头的东西,挺有意思的。过到老公家里后,有很多佛山传统的仪式要拜,但是当天实在是太激动了,我都忘记干了些什么。“让我感动的一幕是老公最后跪下来帮我穿鞋,然后发表对我爱的宣言,牵着我的手走出去。”

  这次婚礼总共花了15万左右,当时摆酒是在鲤鱼门酒楼,请了38桌左右,一桌差不多700元左右。龙妹意犹未尽地补充道“尽管我们的婚礼不是很奢华,但我觉得很满足,最主要的还是两个人过好以后的生活”。

  ■佛山婚俗

  ●哭嫁

  佛山、南海等地在清末民初时期,有哭嫁的习俗。待嫁的新娘在婚礼前夜,邀请一些年龄相仿的女友相陪,开始“叹情”。开叹情的歌词,因人因事顺口成歌,一般多叹父母的恩德,舍不得离开,以及痛骂媒人割断父母和女儿之情等。哭嫁歌在清朝特别流行,到了民国时期还有,解放后就渐渐少了。

  ●“好意头”的婚礼行程

  佛山这个千年古镇非常重视婚嫁习俗,在婚俗中“图吉利”是最为让人们所看重的。比如筷子路、永安路、锦华路、升平路、福禄路是迎亲路必不可少的,寓意快快生子、平平安安、福禄相伴。据婚俗专家介绍,在清末时还没有拜祖庙的风俗,只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娶亲时要到祖庙拜一拜北帝才渐渐多起来。

  ●大妗姐

  “有大妗姐陪着,新娘才不贱。”所谓大妗姐,是指婚庆喜事时女家聘用的使妈,精通民间各种礼节,非一般人可以胜任。“清末民初,一般人家嫁女,都要请两个大妗姐。”为表金贵,新娘一般不自己下地走路,两个大妗姐,一个负责打伞,一个负责背新娘上轿下轿。而后来随着喜轿退出历史舞台,大妗姐也就渐渐简化为一个了。大妗姐主要有六件事要做,一是侍侯新娘以及随轿舅爷;二是为新娘梳妆打扮,更裙换衣,穿鞋着袜,涂脂抹粉;三是引导新娘拜天地,拜父母,拜尊亲,夫妻相拜等;四是在洞房中铺床叠被,摆放枕头,打点物件;五是在酒席间斟酒献茶,为新娘递巾打扇;六是闹新房时,为新娘解围。

  不过,在一场婚礼中,大妗姐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照顾新娘和活跃气氛。云姐说,到了男家,无论在斟茶时还是在酒席上,亲戚朋友总会千方百计刁难新娘,更莫说闹新房时了。这时就要靠大妗姐一张甜嘴,讲尽吉利话,让双方都欢喜。

  ●嫁妆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佛山的不同区镇,婚礼也有很多不同的传统婚俗,新人父母准备礼品难免要费一番周折。就禅城来讲,新人父母要准备的象征好意头的嫁妆真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了解的有: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为早生贵子;取白头偕老、后代延续意头的子孙盘(铜盘);快快生子的同心筷子;装利市、财源广进的利市封;用于安床放喜果的安床吉祥果盒;寓意心灵手巧、利子孙的百字千孙针线包;新人睡衣拖鞋、龙凤被等。现在,由于购置物品比较麻烦,这些物品可用利市代替。此外,还包括用于成人仪式、长辈祈福专用的新娘上头套装以及新娘出门时所用的出门红伞。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