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济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液态奶被检出含三聚氰胺,已停产整顿。此外,当地还有3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对此,伊利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伊利并未停产。他承认,之前,伊利确有部分工厂进行了“停产整顿”。但他强调,9月17日整顿完成后,全部工厂已恢复生产。
近期,伊利、蒙牛部分工厂收奶量大幅减少,曾被疑为部分生产线停产。蒙牛方面也否认了停产传闻,但未透露整顿详情。蒙牛一位人士表示,目前,奶源收购环节增加了更多检验环节和设施,导致收奶速度和数量有所减少。
此前,圣元集团技术总监黄启泰曾向记者透露,圣元将三聚氰胺检验方法应用到源奶收购环节后,每天可收源奶从以前的500吨,骤降到现在的9吨。
但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停产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据了解,早在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彻底检查所有乳制品企业和所有乳制品,不合格的企业将立即停止生产。
两天后的9月16日晚,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元、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同时,根据质检总局通报,据该局统计,全国共有175家生产企业备案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中66家已经停止生产。
圣元副总裁吴为桥对本报记者坦言,“我们将无限期关闭圣元在内蒙古和河北省境内的3家工厂,直至这些工厂所在地奶源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与圣元类似,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也进行了相关整顿。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还成立了由呼和浩特市政府、自治区公安厅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专门针对伊利、蒙牛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几天匆忙整顿后,20日,伊利、蒙牛、光明等21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在这份承诺书中,上述企业再次表示,生产不合格奶制品的工厂进行全面检查,有关生产线实行停产整顿。
9月17日之前,“伊利主要进行了‘三清三保’整顿,并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收奶环节。”上述伊利负责人说。所谓,“三清三保”即:清理“原料”、“库存产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产品合格,严格原料检测,确保奶农利益。
但奶农受到的冲击已无可避免。“别说停产了,就是暂停收购原料奶,就会发生奶农倒奶、杀牛等众多社会问题。”上述伊利负责人表示。
据当地媒体报道,伊利在河南新乡、鹤壁、安阳等奶源地收购原料奶,当地原料产能约在每天60吨。“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在当地暂停收购,当地不少奶牛养殖户和养牛小区损失惨重,开始出现倒奶现象。
而河南并非是独例。在三鹿大本营——河北石家庄,圣元副总裁吴为桥称,圣元决定无限期暂停收购当地原料奶,直到当地奶源好转。“我们更重视食品质量和安全,至于奶农等社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会出台相应措施。”吴为桥说。
据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相关政策。在17日上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奶农实施扶持政策,支持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增加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尽快恢复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农业部也正会同中国奶业协会组织所属会员企业,帮助解决因三鹿集团停产导致奶源基地养殖场(户)产生的鲜奶销售问题。 记者 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