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七是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首次重要飞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09:13  新华网

  来日方长

  谈起“神七”,周建平回想到38年前航天第一次进入他的视野,是在家乡湘西的山区。

  他那时正上小学六年级,听中央电台广播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卫星上了天,“那个年代,尤其在湘西,空气很干净,傍晚乘凉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方红’。”

  2005年10月17日的凌晨,当“神六”返回时,他在处于郊外的北京航天城里也用肉眼看到了那一幕。其时他已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位居这项国际尖端技术的核心团队里。

  周建平真正与航天结缘,是在1977年考上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搬迁到湖南的长沙工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此前插过队,进过厂。

  1992年,作为国防科大年轻的教授,他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方案论证,历时半年,最终形成了《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1999年调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任工程总体室主任。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站到前浪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之路,正是铺就在这样一代代人才的肩膀上。

  作为总设计师,周建平有两大任务,负责总体技术方案,并与各方协调。中国载人航天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系统和着陆场等7大系统组成,涉及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十几万工作人员。

  “我们在任务准备过程中,表扬人的时候很少,拍桌子的事倒是常有。”周建平笑言,绝大多数时候,各方都能形成共识,极少数时候,因一个目标有不同方案可以达成,有不同意见,就需要负责人来决断了,决断要综合考虑,如可靠性高、耗费低等因素,一以贯之的精神则是,“对国家负责,对航天员负责。”他笑着说,拍桌子不会伤害感情,因为大家是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竭尽全力。

  对于即将升腾的“神七”,周建平给出的定位是,“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飞行,对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事业,也是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亘古梦想作出自己的贡献。”周建平说。

  然而,看着这一事业16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他不会夸大任何一个脚印的“尺寸”,更不会因沉醉而止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这次要掌握出舱技术,以后还要一步步掌握交会对接、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永久性空间站等更先进技术。

  也正因为这样,周建平提醒,与美、俄相比,我国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仍处于掌握基本技术的过程中,他们则已应用较长时间了。(记者林慧 汤耀国)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载人航天 周建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