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失重水槽训练
1 训练重点 准确把握出舱时间路线
在模拟失重环境下,掌握从打开舱门、出舱、出舱活动、返回、关舱门的过程。通过水槽训练,可以把握出舱程序的时间,如开关舱门的时间,计算从航天器表面移动到彼地的时间并细化控制到分钟。可以摸索路线等。
2 动作要点 航天员水下角度成30度
航天员要拉住绳索缓慢下潜,如果训练中感到不舒服,服装中有两个突起,可塞住鼻孔,起到平衡耳气压的作用。
航天员要带应急气瓶,穿上服装(一套水槽训练服达500万人民币,使用寿命40次)加上配重达240多公斤,一次就要练几个小时。
操作必须固定在舱壁上进行,动作要缓慢。只有动作慢了,失重的感觉才最强。航天员须保持30度-35度的倾角,这是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大多数是一个体位,只有这个角度下,在水中人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也不旋转。
3 保障人员 八名潜水员水下保护
两名航天员在水下训练,需要7-8名潜水员保障。潜水员要将航天员调成与地面30度的角度。地面工作人员50多人。负责心理训练的人员会观察航天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辅导。
◎出舱程序训练
训练内容
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用于训练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对气闸舱和舱外服的操作。
动作介绍
吊着“威亚”练“穿衣”
它像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房间中央天花板上类似“威亚”的悬吊系统,吊着两套航天服。航天服能上下左右移动,以模拟在太空中的相对运动,供航天员进行穿脱航天服的训练。地上用的这两套服装是没有压力的常压服。
航天服对面的墙上,“镶”着一面如同巨型高压锅锅盖的金属圆形物,这是轨道舱通往太空的舱门。解锁—转动手柄—开门—套舱门保护罩—关门—取罩—检漏,随着每一步完成,计算机仿真技术会显示出设备的工作状态。
槽体为圆筒形结构。不锈钢材料制作。直径23米,有效水深10米,分为三层。水温维持在28-30℃。采用全流量臭氧消毒。
我国自主研制,水槽投入8000多万,按照30年寿命设计,是世界第三大水槽。
水槽介绍
◎舱外航天服试验
1 训练内容
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能在地面上模拟宇宙空间环境的真空、冷黑和太阳辐照三项基本参数。训练航天员对真实低压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突破心理障碍,感受真实低压情况下的运动负荷和服装温度调控情况。
2 动作介绍
低压舱里体验真空
训练开始,两名航天员从准备间走进实验舱。纯白和纯蓝色的紧身液冷服,把他们从头到脚包得如同电影里的“蜘蛛侠”。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他们像虫子钻进蚕蛹一样,进入了航天服。
与其说是“穿”航天服,不如说是“坐”航天服———记者看到,两名航天员小心翼翼地把双腿伸进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关闭背包门,把自己裹在了庞大的航天服中。
★ 训练关键词
北京航天城是我国航天员进行训练的地方。航天员训练有58个专业,被称为“58个阶梯”,每登上一个阶梯,就离太空更近一步。
【选拔】
杨利伟未参加神七选拔
神七航天员的选拔与神六存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在初选阶段,从现有的14人航天员队伍里,挑选6名进行任务训练。在随后的定点阶段,要对这6名航天员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同时确定3人飞行乘组和乘组内岗位,并确定候补航天员。
在发射前两三天,进入确认阶段,根据航天员的身体、训练、心理等综合表现,最终确认飞行乘组。在此期间,航天员的受伤、生病等都可能造成人员更动。
和神六的梯队替换方式不同,神七采用的是递次互补。也就是说,如果飞行乘组中有一人出现问题,神六是整组替换,而神七是由04号航天员顶上。
据本报了解,今年2月后,神七航天员的初选已经完成。3月至5月训练完成后,飞行乘组确定。杨利伟未参加这次选拔。
【心理】
心理教员传授安全岛放松法
累计太空时间最长的一名俄罗斯航天员说过:“不管你在地面训练得多么充分,到了真实的外太空都会遇到不同于地面训练的情况?”这就要求神七航天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神七任务有一批心理训练教员,进行结合性的心理训练和专业性的心理训练。比如在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中,有心理教员进行观察和辅导。教员还会教航天员一些心理方面的技巧。比如肌肉放松,或者想象放松、安全岛放松技术等。
除了一直进行的结合性心理训练外,心理训练是60个学时左右。
【技术】
出舱有1000多个操作单元
神七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要针对出舱活动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一环节要分解到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中性浮力水槽训练和舱外航天服试验舱三个环节进行。
其中较受关注的是水槽训练,航天员要穿水槽训练航天服在深水下体验失重状态。(详见图示)
在神六任务中,航天员有四本手册,本次特意为出舱活动新增四本手册,主要包括舱外服操作指南、正常程序、应急故障程序、舱载设备、出舱程序说明等。神七航天员出舱有1000多个操作单元,每个单元可能有几种动作,这比神六增加了几倍。
【体力】
4层楼高铁塔内练“蹦极”
航天员对上肢的力量要求非常高,必须通过专门的体能老师的指导和训练。
为了提高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神七”航天员要接受5天5夜的头低位卧床训练。
据专家讲解,训练中有一种转椅,可以做快速旋转和上下前后摆动,以训练航天员对眩晕的耐受能力。而一种叫“秋千”的训练设备,在电磁力的推动下,前后摆出的距离足有10多米,荡起高度超过8米。离心机训练时,能模拟出持续超重状态,航天员最高要承受8倍个人体重的负荷。
据媒体报道,为了模拟飞船返回时的冲击环境,训练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神七”航天员们要在一个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冲击塔)内练习“蹦极”。
综合本报记者 李静睿 吕宗恕 《新安晚报》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