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公故里走出航天员,靠父亲卖扫帚完成学业,为飞天23年回家两次
景海鹏
第一个记者是9月4日来的,那时候景海鹏的家人并不知道孩子入选神七航天员梯队,看到记者的到来,景家人还有点半信半疑。
随后的20余天,景家的大院内再也没有平静过,每天都有十多家媒体记者前来采访。
9月23日上午10点,长江商报记者来到山西运城杨家卓村时,景海鹏的家门口趴着一条狮子狗,父亲景靠喜正坐在院子内的小凳子上抽烟,母亲还在准备着早饭。
“这条狗,这些天都不叫了,之前只要来陌生人它一直叫得很欢,这些天来的人太多了都麻木了。”景海鹏的弟弟解释称。
景海鹏简历
1966年10月出生,山西运城人。
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
2008年5月,入选神七飞行乘组。
本报特派记者 权义
发自山西运城
家乡沸腾
景海鹏的老家被戒严
9月23日上午,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将记者引进了西屋,屋子里挂着一幅字“神六之舞”,这是书法家在庆贺景海鹏入选“神六”第二梯队时送给他家的。
中午时,村干部和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到来,帮着景海鹏家人打扫卫生,并让前来采访的记者到当地宣传部门办理采访手续。
当地宣传部门称,考虑到景海鹏家两位老人被多次打扰,宣传部对记者进行逐步核实,安排采访。
24日,记者再次来到杨家卓村村头时,村头的标志牌“杨家卓”被用油漆刷新了一遍,路两旁的小树也被用涂料粉刷了一次。
马路口,几名工作人员查看出租车上乘客的证件,没有盐湖区宣传部门的介绍信,绝不允许进村。出示了证件后,记者才得以进村。
父亲睡不好觉,觉得上火了
景海鹏的家已经挂起了红灯笼。
院子里,人们忙着拉起电线,清理枣树的树枝,为下午的中央电视台直播作着紧张的准备;院子外村民聚集在一起聊着景海鹏,“这个孩子,真有出息了”。
景靠喜坐在院子内看着报纸,早饭仅仅吃了四分之一个馒头。这几天他一直吃不下饭,睡觉也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一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景靠喜说。
虽然不觉得饿,但由于抽烟过多,休息过少,景靠喜觉得上火了。
景海鹏的好朋友万融告诉记者,这几天景靠喜压力太大了,盼望着25号升空早日到来,儿子平安凯旋。
“喝水、喝水。”景靠喜一直劝说着前来采访的记者。
儿子景海龙心疼父母,让他们到房间内休息一下。
家里如同过年,父亲唱起乡戏
24日,这一天,是航天员见面会。家人在等待着景海鹏能否飞天的最后消息。
亲戚来了,朋友来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了,记者们也来了。原本宽敞的院子,突然变得拥挤起来。
为了方便大家的观看,镇政府拿来了一个大屏幕的电视机放在院子内,还有一个半米高的烟花准备庆贺。
下午5点,电视内出现了三名航天员的身影。“海鹏、海鹏出来了。”景海鹏的出现让小院内沸腾起来了。
“他变胖了!”三年没有见过儿子的景靠喜看到儿子时说。
景海鹏的妈妈眼中含着泪花,挥动着手臂,“激动、为他高兴,海鹏加油!”
景靠喜已经被媒体和邻居包围着,和他一起唱戏的老邻居拿来了二胡等乐器,一群人都要景靠喜唱上两句。
这个喜欢唱戏的父亲,为了庆祝喜悦的时刻,也大方地秀了一番,有板有眼的唱腔引来了众多的掌声。
夜幕降临,景海鹏家门前的路灯全部亮了起来,此前这些路灯很少有亮过,激动的人群迟迟不肯散去。
25日,记者早早来到了杨家卓村。
中午十时许,运城市主要领导来了。闻讯而来的还有一家企业老总,他送来价值4000元的沙发、椅子、电视柜。听说景靠喜夫妇要赶到北京,这位老总还掏出了2000元现金当作路费。
看到景海鹏家里热闹的场景,周围的两家邻居放起了鞭炮。
“就跟过年似的,高兴!”景靠喜看到家里忙碌的情景,欢喜得合不上嘴。
亲人回忆
童年不敢上树,但学习刻苦
在很多人眼中,景海鹏是个即将完成历史性飞跃的航天英雄。弟弟却说,哥哥性格内向,小时胆小得连枣树都不敢爬。
景海鹏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枣子已经成熟,通红的枣子变得十分诱人。
景海鹏兄妹三人,他是家中的老大。40岁的景海龙比哥哥景海鹏小两岁,在当地有线电视台工作。虽然哥俩的感情很好,但胆小的哥哥并不是他童年时的玩伴,每当年幼的他跑出去找小伙伴玩时,哥哥却留在家里。“他小的时候连院子的枣树都不敢上。”弟弟景海龙回忆哥哥景海龙。每年枣子熟了以后,都是景海龙爬到树上,而景海鹏总是在地面上捡枣子。
“娃从小话不多,就喜欢琢磨事儿……”说起大儿子的内向,父亲景靠喜回忆说,20多年前,他攒下38块钱买了一台上海产的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没想到用了几年后,收音机的喇叭出了毛病,声音断断续续的。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景海鹏每天都捣鼓这台收音机,学着别人用松香涂在传动皮带上,把半导体修好了。
景海鹏小时候住的房子,如今变成了一个储藏间,房间的匾额上写着“勤朴”两个字,当时房子里只有一个电灯泡,用旧报纸糊成了一个灯罩,在微弱的灯光下景海鹏度过了小学、初中。
儿时家庭条件困难,爱好是打篮球
小时候,景海鹏经常到村外捡野菜叶,母亲用水焯一下,拌上盐当菜吃。家里的高粱面不够吃,全家人就吃玉茭面和高粱面做成的一层黑一层黄的饽饽。
家里只有一亩多地,父亲靠着扎扫帚供三个孩子读书。
中考时,景海鹏考取了山西省重点中学——解州中学,距离家里15公里路。父亲考虑到家境贫困,唯一的自行车父亲还要去卖扫帚,因此更愿意让景海鹏到附近的安邑中学读书。
那一天,下着雨,景海鹏不愿意说话,拉着脸收拾着自己的铺盖卷。
“没注意,他竟然带着铺盖卷离开了家,全家人跑到马路上也找不到他。”景海鹏的父亲说。
冒着雨,景海鹏搭着从运城到夏县的拉煤车赶到了解州中学,为他将来成为飞行员迈进了一步。
弟弟景海龙还告诉记者,“当年我爸在院子里的墙上,用铁丝窝成一个篮筐,我哥最喜欢用家里的破篮球朝里面投篮,他以前可是个投篮高手呢!”
高中同学李昌回忆起高中时代的景海鹏,记忆最深的还是篮球。“一次比赛,我们班最后还差一分,根本没有人理会身高170cm左右的景海鹏,他在外线接到球后,投了一个三分,从此都知道解州中学有一个景海鹏。”
为成为飞行员,一天之内学会游泳
杨家卓村距离机场不远,每当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村民们都会好奇地抬头观望,小时的景海鹏看到飞机后,念念不忘。在解州中学读高二时,一个偶然机会景海鹏知道有学校招飞行员,就跑回家和父母说想去报考飞行员,被父母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但景海鹏还是参加了飞行员招飞考试,但由于身体原因第一次他落选了,落选后的景海鹏躲在家里,三天不吃饭,默默地流泪。
第二年,保定航校来运城招飞行员,景海鹏再次参加了飞行员体检,幸运的是这一次他被录取了,那年他刚19岁。1985年,景海鹏入伍,到了河北保定。
景海鹏的朋友万融说,景海鹏很能吃苦。当时,要成为飞行员,必须要学会游泳。景海鹏只剩下一天的时间来准备,而他根本不会游泳。“那次是下午训练,到了傍晚,他已经游得很不错了。我最佩服的就是他那股坚强劲儿。”
23年回家两次,心里有事不能讲
当上飞行员后,景海鹏先后在保定、临汾、运城、无锡工作,1997年结婚。1998年,景海鹏成为国家首批航天员。妻子原在无锡一家宾馆工作,现在也被调到航天局。
杨家卓的村民也很难给景海龙一个很深的印象了,自从1985年招飞后,他仅仅回家了两次,一次还是他结婚的日子。结婚前他也没有把未婚妻介绍给父母,只是邮寄了一张照片。结婚时景海鹏仅仅在家里停留了两天,在村里摆了6桌酒席,宴请了亲戚朋友。
再一次回家时是2006年,这一年神六升天后,他回家探了亲。
“景海鹏当时是被一辆黑色的帕萨特军车送回来的,但走到村口时,由于至少十年没有回过家,村里很多人都盖了新房子,哥哥硬是没找到回家的路,最后还是被妹妹接回家的。”景海龙回忆说。“他在家就停了2个小时。”景靠喜说,他回来,很多亲戚、邻居、好朋友都会问东问西,海鹏是一个军人,有部队的纪律,有些话不能说,但又显得高高在上,难以接近,所以他也就不想回家了。
“我送他的时候,他嗷嗷大哭,一个男子汉,一个军人,但他有他的难处。”万融说景海鹏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哭起来也不会注意男子汉形象。
英雄出征
数百名亲戚邻居
电视机前看海鹏
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的家乡山西省运城市如同过年一般热闹,数百名亲戚邻居一起收看电视。
下午,运城开始下起了细雨,景家的院子内搭起了篷子。
航天员出征前,景靠喜坐在了电视机前,双手叉握,放在两腿之间,爱人王珍霖紧紧坐在旁边。
电视里转出了航天员的画面,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作动员,看到穿着航天服的景海鹏,景靠喜说,“他好像变矮了!”
此后,看到介绍景海鹏时,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住了呼吸,王珍霖更是眼里沁含着泪花。
画面中航天员走进了中巴车,走在最后的景海鹏在车门前,向所有的人招手。
看到儿子出发,王珍霖向电视中的儿子挥挥手,再也忍不住走了出去。
王珍霖说,她家准备的馍,是给孩子带到北京的,等儿子凯旋回来以后,与队友一起分享来自己家乡的祝福。
景海鹏,第一个进入飞船,此时的景靠喜为孩子竖起了拇指,表扬孩子。
但雨越下越大,景靠喜开始不安起来,不停地看着自己的手表。
景靠喜说,“前几天担心孩子不能入选,看到孩子进舱了,但另一个担心又来了,雨这么大,不知道酒泉那边天气怎么样。”
景靠喜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电视里白岩松介绍酒泉发射天气的情况后,景靠喜才开始放心起来。当电视里倒计时开始时,景家人围在了电视旁,家里没有人说话,只有邻居和媒体的记者在议论着景海鹏在电视画面中的形象。
点火的瞬间,景家人热烈地鼓掌,在景家人的带领下全场喊起了“海鹏加油!海鹏等你回家。”的口号。
随着火箭渐渐远离地球,一声“发射成功”的结果宣布后,景靠喜沉重的心情慢慢恢复过来。
面对记者的采访,景海鹏的弟弟景海龙说,“我一点都不担心,现在的技术这么发达。”而父亲景靠喜称,“就当儿子出了远门,等他凯旋。”
探秘飞行班
解州中学飞行班
淘汰学员很残酷
解州中学门口,有一行烫金小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
大门上方挂着一个红色条幅,拉起了红色横幅,上面印着“热烈祝贺我校毕业生航天员景海鹏入选‘神七’”。这里是航天员景海鹏的母校。
2008年9月24日中午,距离确定神七升空航天员已经不足8个小时,飞行班的学生们在课间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本领。
飞行班学员郭晓明站在一个高约2米的滚轮旁边——这是飞行基地独有的训练器材。
这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猫了一下腰,钻进了滚轮内,用脚勾着器材的支撑部位,手抓着扶手。
“一圈、两圈、三圈……”速度越来越快了起来,旁边的几名同学一边照顾着他的安全,一边帮其数着数字。
这个看似简单的项目,几名记者蠢蠢欲动,尝试一番,但一圈未过差点掉了下来。
为了提高训练质量,飞行班的学员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代价。每天要比其他学生早起一些,去操场锻炼。
眼睛对于飞行员来说,最为脆弱,近视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高中高强度的学习,让飞行班的同学更加珍惜自己的眼睛,每天都要做上10分钟的眼保健操,还用一些润眼液来保护眼睛。
飞行班,这是一个高淘汰率的班级。解州中学每年在招生时都会对学生进行体检,身高、体重、眼睛、耳鼻喉、内脏器官——都要经过检查。
只有全部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飞行员早期培训班,每年报名的学生差不多在200人左右,只能录取60余人。
在招收学员时视力往往是第一关,即使视力过关了,如果因为长身体导致身高超标,也会被无条件淘汰。“每年都体检,往往到了高三只剩20个学员。” 学员廉晓东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校每年能够录取的学生最多也就是1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3人。“真的很残酷。成为飞行员是莫大的荣耀,景海鹏是我们的骄傲。”廉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