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舒骏: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复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18:10  南方人物周刊
黄舒骏: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复存在
鹿桥

  本刊记者 吴虹飞 实习记者 张莹莹

  2001年,台湾歌手黄舒骏发行《改变1995》之后,再也没有出版过新专辑。

  而今他42岁,正值壮年,却有点像老人:年轻的80后没有听过他的歌,只在一个又一个选秀节目上,看到他与包 小柏、柯以敏等人一起坐在评委席上,卖弄着“毒舌”;曾深受其影响的60-70年代人仍旧记得他,偶尔在KTV点唱他 的歌。

  他才华横溢,人文气颇浓,因《未央歌》而与作家鹿桥的一段交往更成轶事。“我一直是个不安于室的人,从小到大 一直尝试很多的,甚至可以说是过多的工作类型和生活方式,但是这么多的追求到后来常常会觉得茫然。而鹿桥先生的一生则 是简单而丰富,他一直对生命有很大的热情,对我对未来的看法有很大的启发,虽然我一直学不好,但是我依然想要像鹿桥先 生一样,可以对生活保持热情。”

  他年少得志,据说曾在罗大佑的演唱会上跑到后台,冲罗大佑说:“有一天,我一定会超过你!”那时他计划35岁 就要退休,离群索居,到一个地方躲起来每天钓鱼。“我没有想过我到现在还必须工作。”他说。

  现在他“跟所有人一样,工作,休息,工作,休息”。采访的第二天他要到马来西亚去,一个选秀的总决赛,他出任 评委;此前他在南京,出任某选秀节目评委;8月28日,他又抵南京,依然选秀,依然评委。他很忙:“这一年中飞来飞去 的时间非常多,飞了30多次。”

  整个采访,他的声音温和优雅,语气缓和庄重,言语滴水不漏。他曾经与张培仁一同接受采访,对台湾音乐界大肆批 驳,他们看不起那些媚俗的商业习性,看不起那些平庸的产品。可现在,张培仁不复在音乐上谋求理想,而黄则做起了选秀评 委。岁月荏苒,江山已老。

  那个22岁甫从学校毕业便发行《马不停蹄的忧伤》的年轻人的光环随岁月逐渐黯淡,这本是时代的辗转腾挪,但若 干年前似乎歌里就有谶语:在长达804字的《改变1995》中,黄舒骏如此写道:“天才就怕不够天才,坏又不够坏,天 天都想离开,却不知到哪里才能换骨脱胎,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复存在。”

  “我到今天还没发疯是一个奇迹”

  人物周刊:你在大学时候读的是大气科学系,是什么契机使你在大学毕业后投入唱片行业的?

  黄舒骏:如果一个大人足够负责任,他应该会跟年轻人坦白地说,有太多的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成长过程中有很 多因缘际会,而你只是从中做一个选择。我没有计划过要念大气科学系,也没有计划过去唱片公司,但是我却因为大学联考, 去了台大大气科学系;又因为喜欢唱歌,后来也写歌,碰到了唱片公司;而那个唱片公司也是非常可爱的,它竟然让一个完全 没有做过唱片的新人自己去做自己的专辑。更离谱的是,这专辑还大卖,逼得我必须做第二张。

  人物周刊:2001年你发行《改变1995》之后投身做主持,最近则比较多地做选秀节目的评委,为什么没有继 续发行唱片?

  黄舒骏:其实我一直没有停止创作。做主持是刚好那段时间有这样一个机会,觉得可以,就做了。现在做选秀节目的 评委也是这样。我觉得一个创作的人会有很多不同的创作形式。做音乐是一种,当评委是另一种,甚至我现在接受你的采访, 也是一种创作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做点什么,说点什么尖锐的话……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是“毒舌”啊什么的。我的音乐作品 里面也出现过许多尖锐的东西,这对我来讲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物周刊:音乐对你意味着什么?

  黄舒骏:在我做音乐之前,音乐就像我每天喝的水、吃的饭,毫无目的而非常喜欢。中学时代,我住在台湾中部的一 个小城市里,不夸张地说,那里所有能买得到的音乐都被我买光了。就像做学问一样,歌手、乐队、畅销曲、音乐类型,从A 排到Z,全部都听过。我常常一个人房门反锁,拿一个手电筒当麦克风,跟着磁带唱,还把当时最喜欢唱的歌录进磁带,拷贝 了送给最要好的朋友。所以我说,《马不停蹄的忧伤》根本不是我第一张专辑,而是第6张,因为我在中学时代,自己已经发 行过5张专辑了。

  人物周刊:说起流行音乐,很多人会把你和罗大佑并提,曾经的唱片宣传中也提到你试图挑战罗大佑,你如何看待你 自己在流行音乐史上的位置,以及你与罗大佑两人的位置?

  黄舒骏:在流行音乐里面,如果有人认为我可以跟罗大佑并提,我认为这是我的荣幸。但是客观地来讲,我觉得我没 有什么资格可以跟他并提的。但我这么说也许缺乏公信力,因为我后来发现,自己认为的一点都不准。我以为我有多重要的一 些地方,后来发现不重要;而我以为不重要的地方,后来发现还蛮多人看重的。所以自己永远不会明白自己在历史上客观的地 位是什么样的,永远是留给别人去说。

  人物周刊:很多人对你文字的印象是“黑色幽默”,但你这个人又被称为“歌坛顽童”,还有人说你是“毒舌”评委 ,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

  黄舒骏:我应该算是一个闷骚型的人。我的叛逆和激情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静态的。比如偶尔心情不好,我的解决方 法就是睡觉。我呆在家里的时间非常长。我对事情有很多看法,但是不太有动作,所以我应该感到幸运,因为我找到了一个自 我表达的方式,就是创作。

  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内向型的躁郁症,内心里面发作数百次,但是表面看不出来。也有很要好的朋友跟我说,他们一直 觉得我到今天还没有发疯是一个奇迹,因为他们的确看到我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创作和事业经营之间,做了很多很难以理解 的融合,他们觉得我这种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看起来还是一个蛮安静的人。

  《未央歌》和鹿桥先生

  人物周刊:据说你非常喜欢鹿桥的小说《未央歌》,你的《未央歌》也因此而作,这本书的什么如此吸引你?

  黄舒骏:《未央歌》描写的是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虽然背景非常艰苦和残酷,但这本书所描写的却是一种相当超离 于现实环境的美好。这种美好事实上反映出很多人内心的渴望,有点像是学生生活的乌托邦,它使台湾的学生以它作为对大学 的想象和憧憬。这个憧憬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它的吸引力来自于,我们受到的教育使我们认定大陆是我们的故乡,只是它是一 个暂时没有办法回去的故乡。大家都对大陆充满了想象。

  《未央歌》在台湾大概1958年就开始发行。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1981年,那时刚好是考上高中的暑假, 花了3天时间把600多页的书给看完了。高中第一堂课,国文老师就提到了《未央歌》,说如果我们有空应该去看这本书; 事实上我们整个高中三年同学之间一直在讨论这本书。《未央歌》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书,而是所有的中学生活,那些年少的 回忆。它成为我个人生命里很重要的印记。

  人物周刊:能跟我们讲讲你跟鹿桥先生的故事吗?

  黄舒骏:1988年我出第一张专辑后就想能不能借此跟鹿桥先生有所联系,但实际上,当时鹿桥先生对我来说就像 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直到1997年,鹿桥的侄女写信给我说,鹿桥知道了台湾有个小孩,写了一首《未央歌》,让我 不要害怕也不要担心,只管联系他。这是一个惊人的震撼和喜悦。我收到这封信的两个礼拜内就飞到美国去找鹿桥先生了。

  鹿桥先生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他一讲话,开头就是哈哈大笑。我人还没进到他家门,他就说,哎呀我以为你会抱着 一把吉他唱着《未央歌》来给我听。在他的家,我告诉他《未央歌》对我的影响,他也告诉我很多关于《未央歌》的故事,还 带我看了他很多很多的照片……当时鹿桥先生已经79岁了,他和夫人对我就像爷爷奶奶一样,而我觉得,哇,我因为写了《 未央歌》就有这么特殊的机会,可以直接到鹿桥的家跟鹿桥讲大话,蛮骄傲的。

  应该用健康的态度来看待商业

  人物周刊:你表达过这样的看法:商业化以及媒体的所作所为导致了音乐行业大量的设计和虚假。现在呢,你对台湾 音乐界现状有什么看法?

  黄舒骏:如果没有商业之手的推动,我们不可能接触到这么多任由我们选择的音乐,所以对商业这只手,我们需要给 它一些Respect(尊敬)。也有人说,商业把我们的音乐扭曲,但这其实是很难证明的事情。我们应该用健康的态度来 看待商业的手。没有商业之手,所有的人都只能在家里弹给自己少数几个朋友听,弹完大家拍拍手就回家了。我觉得商业已经 不需要再讨论了,它永远存在而且永远必要。

  人物周刊:台湾音乐人林文炫曾经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很多有自己想法的歌手在商业化运作到一定阶段的时 候会有一些困惑,会想,“我到底要不要红,要不要更红?”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黄舒骏:我告诉你,我认为这个困惑是不存在的,因为这根本不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我明明可以更红,我故意不 要红”,你不觉得很可笑吗?你怎么知道你会更红?没有人知道的。我常常举的例子就是“五月天”,当年他们跟一群被称为 另类的团体一起,出了一张合辑叫《爱国歌曲》,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谁是谁,最后就红了一个“五月天”。你觉得只红了“五 月天”是因为其他几个团体故意不想红吗?

  人物周刊:近年来很多港台的音乐人纷纷来京,营造工作室或者定居,你对北京有什么印象?是否也有在北京定居的 打算?

  黄舒骏:我第一次到北京是1997年。我还记得我那次去,认识了郑钧,还跟他一块去了长城。这十几年间内地主 要的都市变化都很大。我觉得北京在10年间飞速发展,举办奥运会使得整个北京在现代化的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快速。

  我们台湾中南部的小孩都会往台北走,同样的,将来整个大中华的市场往北京或上海、广州这些重要的都市走。至于 我会不会在北京有个住所或者工作室,现在还不是很确定。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