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天”和“海鹰”开始训练
整个在轨训练持续约100分钟
昨日22时10分,分别穿好“飞天”和“海鹰”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和刘伯明开始在轨道舱进行在轨训练。
翟志刚和刘伯明分别穿好“飞天”舱外航天服和“海鹰”舱外航天服后,关闭航天服背包门,检查舱外航天服及舱载对接系统控制机构及气密性,调节服装尺寸,开始进行移动训练。
整个在轨训练持续约100分钟。训练过程中,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通过各种下传的数据及生理变化参数,考察和分析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心理倾向和动作定式,以及航天员活动引起的人船相互影响,真实记录航天员在飞行中的活动情况和干扰影响,精确计算航天员活动对飞船姿态的扰动情况,为修正飞船轨道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在此期间,另一名航天员景海鹏不间断地监视飞船运行状况,及时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并对返回舱进行了首次抽吸冷凝水处理工作。
今天16时30分前后出舱
有可能在这个时间前后做些调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表示,根据飞行计划,出舱活动安排在27日下午16时30分前后进行。但是,出舱活动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首次进行,在技术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时间只是计划安排,有可能在这个时间前后做些调整。到时候需要根据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的状态确定。
此外,这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报道是非常透明公开的,肯定会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媒体公开透明地播出出舱活动。
舱外活动约持续20分钟
如从打开舱门算起,约为30—40分钟
根据飞行程序安排,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有20分钟左右。但是出舱时间的计算方法,目前各方面也是不一致的,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从打开舱门算起,到关上舱门约有半个小时到40分钟左右。如果指的是航天员在舱外的活动时间,大概有20分钟左右。
-访谈
小卫星伴飞过程披露
“神舟七号飞船27日将实施伴星释放,小卫星释放后多天多次变轨,逐步逼近,最终形成围绕轨道舱的绕飞。”应用系统常务副总设计师赵光恒昨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小卫星的伴飞过程:
1.航天员回到舱内后,地面遥控发出释放指令,包带解锁,伴星由弹簧机构推出进入既定轨道,开始第一阶段定向观测任务。
2.利用太阳方向和地磁信息,伴星实时解算目标方位,并控制相机对飞船定向,首先进行彩色视频观测。
3.宽视场相机每3秒获得一幅飞船静态图像,经高效压缩后存储。
4.伴星逐渐远离飞船,切换到窄视场相机,继续从多角度获取飞船在轨运行图像。
5.20分钟观测任务完成后,伴星从对飞船定向转为对地定向,在测控站上空将存储图像下传地面。
6.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仍然在轨飞行。此时,伴星飞行在其后方100多公里的共面轨道上。
赵光恒介绍,地面测控网通过测距测速确定伴星运行轨道,轨道舱与伴星的轨道数据统一汇集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经过运算分析,生成变轨参数,上注到伴星。
根据收到的参数,伴星自主调整变轨姿态,在预定时刻实施轨道机动,经过远距离接近,近距离逼近,兼顾控制飘移轨迹形状,伴星逐步接近轨道舱,达到对轨道舱的伴随飞行目标。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 柳志卿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