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善广谈中国航天员中心走向世界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8:42   《航天员》杂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陈善广谈中国航天员中心走向世界之路

  文/陈钦丽

  道路宽广,绿树林立,错落有致的大楼间穿行着少许忙碌的身影。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以为,澎湃在心 中的应该是她艰苦奋斗38年锻造的闪耀功勋所让人产生的神圣与自豪,但事实上,取而代之的却是一股在心中缓慢流淌的温 暖。

  见到在办公室一大堆书后静静办公的陈善广主任,内心一度的紧张马上松懈下来,先前的神秘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带着微笑,采访很愉快。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神舟”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也为国人赢得了骄傲和自豪。但是,神六作为载人 航天工程第二步发展战略的揭幕之战,其背后的任务,更加艰巨。

  “如果说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是一条汹涌的河流,那么中国的‘神舟’就是逆水行船,不进则退。”这个时候任 何理由的停滞、自满都将怠慢意志,贻误战机。作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的陈善广当然深谙此道。

  《航天员》:我们都知道神六任务过后,中国下一步将实现出舱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需 要做哪些相关的工作?

  陈善广:既然是出舱,那么一切就将围绕出舱来进行。这些工作包括出舱活动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神舟”七号产 品的研制与投产、出舱活动大型地面设备的研制以及其他一切与出舱活动有关的科研和训练任务。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它,时间上充裕吗?

  陈善广:时间?对于庸懒的人来说,时间是永远不够的。我们的任务都要紧锣密鼓地开展,因为确实是箭在弦上、不 可不发,背水一战吧。(笑)

  《航天员》:您曾说要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建成世界性的航天中心,这是中心一个较为长远的战略目标吗?您 估计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陈善广:对,不过你说的还不够完整。她不仅是世界性的,还是一流的、开放的,可以为世界培养航天员。进行出舱 活动是我们一个短期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背水一战;这个是个长久战,但时间可由我们自己调控。

  现在,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在我们中国,这项事业更是获得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积极扶持 以及全民上下的关心。随着我们自身国力的发展,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人才的优化,这些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都将是载人航 天的发展的优厚条件。我相信,这个梦想不会太遥远。

  《航天员》: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作为总指挥,您认为要取得这两场“战役”——“背水战”和“长久战”的胜利最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陈善广:目前,我们处在“神舟”六号任务成功之后的这一时间段中。成功难,在成功背后要保持清醒和冷静,更难 。我们的过去是可以说“yes”了,但更要勇于对过去说“no”。(笑)思想的松懈是我们这项事业中最可怕的敌人。不 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统一战斗目标和战斗精神,工作是没有效率的,甚至是危险的。

  《航天员》:也就是要戒骄戒躁,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新开始。

  陈善广:当然。如果说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是一条汹涌的河流,那么中国的“神舟”就是逆水行船,不进则退。 我们能退吗,不能啊,那么就只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要求自己。

  科学掌舵,创新为源

  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发展观和创新精神是推动载人航天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关键所在。回顾实践的历程,从“神舟” 一号到“神舟”六号任务,每一步都是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体现,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可以说,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史,就是一 部科学创新史。这二者如同两片巨桨,推动航天事业的进程。

  《航天员》:您一直很提倡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航天事业,这在我们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工作中是如何 来体现的?

  陈善广:首先,这个发展观一定是科学的、合理的,是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我们的工作 直接地体现以人为本,这个“人”特指我们的航天员。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航天员的安全就是我们的事业,除了在中心工作 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我们指定了相关的质量标准、安全规范,把质量安全意识落实到基层的工作环节当中。这是中心后 续任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另外,日益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顶层策划观、人才观、创新观和效益观念等都是我们中心科学发 展观的具体体现。

  《航天员》:您觉得创新精神在这项事业中的意义何在?

  陈善广:其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身也就意味着创新。我记得有句商业广告词是这么说的:“经典是对经典的继承,经 典是对经典的背叛”。所谓的继承和背叛其实说的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没有永远的继承和创新,就没有永远的经典。这 句话在航天事业中同样奏效。我们有大大小小的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去迎接大大小小的挑战,面临许多新技术、新课题、新 问题。这需要我们在继承现有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在创新中找出路,在探索中寻规律,在实践中求 答案,以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我们中心现在引进了任务的项目管理体制,就是根据后续任务的特点,对任务进行分解。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指挥路 线和技术路线将各领一军,将责任落实到各科、各室、各人。其中,项目组主要在责任指挥、责任总师的领导下,承担项目的 指挥、技术策划、组织管理与实施;而项目各阶段的方案、重要计划节点、重大技术状态的确认和更改须由指挥线、技术线两 线联席会决定。这样就保证了职责与权利的统一。这也算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对航天任务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 、探索。

  《航天员》: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观的指导下,中心将进行哪些方面的建设?

  陈善广:有很多,包括全军武器装备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与评测中心建设、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 、基建工程建设,中心文化建设等。

  《航天员》:中心现有的规划和建设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陈善广:目前中心是“两片三区”的办公模式,这给科研、试验与生产带来很多不便。我们想来个大搬迁,基本集中 到航天城。另外我们的中性浮力训练水槽、再生式生保技术楼、星空环境模拟楼、舱外航天服研制加工楼、空间实验室环控生 保试验舱楼、空间实验室综合模拟器楼、试验工厂和综合仓库等总建筑面积将会达到9万平方米。建成后,在总体布局上,中 心将分成航天员选训医监医保、航天产品研制试验、航天产品加工生产和科研管理4个区域。

  《航天员》:您觉得中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在于……

  陈善广:文化是一个单位或者企业建设的精神积淀、历史传承和宝贵财富。如果没有献身载人航天的坚定信念、艰苦 奋斗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研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取得今天的成 功。文化、精神是保障,在这项高风险的事业里,它的作用是非比寻常的。

  《航天员》:在您说的这么多个建设中,您觉得最重要的是……?

  陈善广:每一点都不容忽视,但一定要牵“牛鼻子”的话(笑)——最关键的因素,那应该还是人才建设吧。

  舟何行之?人才载之

  “最关键的因素,那应该还是人才建设吧。”陈善广如是说。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跨越发展,得益于一支德才兼备、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圆满完成航天员系统的后续任务,积极完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留人才和使用人 才的机制和体制异常重要。如何在科学的发展观下用新的条件下转变旧的体制、创造新的方法,这是中心的当务之急,也是中 心追求长远发展的重头戏。

  背景一:

  过去,科技干部的工作主要是计划调配、组织安排,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力量打攻坚仗。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 增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统分定岗位,一岗定终身”“愿不愿意干,组织说了算”的安排方式,已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活 力。

  《航天员》:“一岗定终身”的人才调配制度似乎已经不太适应中心的发展了?

  陈善广:是的,你也看出来了?(笑)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把计划调配与模拟市场配置有机结合起来,以营造激发 动能的环境。

  《航天员》:具体如何来操作呢?

  陈善广:首先是择人任势,用正值创造的最佳年龄阶段的人。从人才成长看,工作后的6~15年基本上是出成果、 担重任的黄金时期。我们可在他们出成果的高峰时期让他们担大梁、唱主角。其次,我们建立人才供需信息中心,单位和个人 都可以上网发布需求信息,允许科技干部根据双向选择进行跳槽,使他们专业对口、专“题”对口,找到有利于自己发挥才能 的舞台。对一些科研项目、课题,我们还可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打破室组界限,实行招投标制。

  《航天员》:对于中心启用招标制,大家的反应怎样?已经有了好的具体实践事例吗?

  陈善广:2002年,在申报863高科技预研课题中,我们实行了公开招标,并明确规定,课题一经申报批准,即 实行课题负责人管理制度,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这一举措使10多名青年科技干部通过竞争成为课题负责人。大家说,招 标让他们自主择题,遂了心愿。照这样看来,他们对此还是很高兴的。(笑)

  背景二:

  长期以来,中心引进人才受到了一些限制,对于急需人才,主要是从院校引进,在系统间调配,人才的选择范围较小 。新人的成长需要过程,这期间要挖人“墙角”也非易事。即使是特招,考核等手续非常繁琐,耗时耗力。

  《航天员》:人才选择范围小,挖“墙角”也不容易。中心在人才引进上开发了其他渠道吗?

  陈善广:开始我们大多是“养鸡生蛋”。现在我们要学会“借鸡生蛋”。(笑)吸纳和利用社会的智力资源是很聪明 的办法。这种机制灵活,不受编制限制,投入少,见效快,而且社会人才资源丰富,有广泛的选拔基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 效益。一举五得,何乐而不为呢?

  《航天员》:那中心如何“借鸡生蛋”呢?

  陈善广:对于中心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我们会简化特招审批程序,提供优厚待遇;我们也会探索建立编外制度, 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我们的一些特殊、急需岗位工作,并实行特殊岗位的合同制引智机制。除此之外,我们主办一些与其他单 位的学术技术合作、联合的科研攻关,大家可以共享成果,共同进步。

  背景三:

  显性人才,因为已做出了成绩,常常能赢得足够的重视和偏爱;潜在人才,因为还没有显山露水,难以引起足够的重 视。一般地讲,即使是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来到这里也难以在短时期内做出惊人的成绩。就他们而言,如果“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就会有“呜呼,天下无马”的感慨,从而葬送这些本来可以在今后大有作为的准“千里马”。

  《航天员》:关于准“千里马”的那段感慨,您是怎么看的,您觉得怎样才算是个好“伯乐”呢?

  陈善广:(笑)“伯乐”定当有慧眼,但“路遥”才知“马力”啊,所以我们在重视“千里马”的同时,也要安排好 准“千里马”的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拔公示制,就不会让“千里马”埋没。

  他山之水,巧引其流

  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近年来,以美、俄为主,16 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在实施当中。建立月球基地和飞往火星也在积极酝酿之中。他国对载人航天的积极参与,为我 国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他山之水,灌我方之田,这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以 独立自主的姿态走向世界之路中的一个有利选择。

  《航天员》:对外合作也算是“借鸡生蛋”的另一途径吧?可以谈谈它的意义吗?(笑)

  陈善广:中国希望和世界其他国家一道来和平开发、利用太空。对外合作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再者,随着全球化程度 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也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会给大家都提供一些契机和资源,能彼此参照和学习。当然, 它也提供了竞争,这种竞争必然给我们自身带来压力,所以,对外合作是我们的一个选择、一个手段,独立自主、努力加强自 身建设才是我们最根本的姿态和目的。

  《航天员》:近年来中心的对外合作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善广:在国际上,我们以学术考察和访问的形式进行交流。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欧空局局长、世界上第一位女 航天员捷列斯科娃、日本航天员向静秋、美籍华裔航天员王赣俊和焦立中都曾来我们中心考察、访问。相应地,我们也去美国 、欧洲、俄罗斯、纳米比亚等国家进行了访问交流,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航天员》:去年您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不知道中心与清华大学是否也有合作项目?

  陈善广:有,不仅是清华大学,我们在内地和香港都会适当地选择一些合作单位。对外合作,这个“外”不仅是指外 国,还指外界的其他企业。

  《航天员》:现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其他航天员中心相比,差距还有多大?

  陈善广: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事业起步比我们早,因此我们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后来者,同时也是世界第三个大 型航天员训练中心,我们配备有国际一流的设备,拥有一整套为开展航天医学工程研究的地面模拟设备和设施,120多个配 套的专业实验室,一个约有12万册藏书、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专业图书馆。可以说,我们与他们有差距,但差距不大。

  《航天员》:对于中心所承担的后续任务以及建设世界一流的开放的航天员中心的大目标,可以请您用一句话表达中 心的现状和您自己的信念吗?

  陈善广:潮平岸阔,风正帆悬,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补记:

  陈善广,15岁考入武汉大学,30岁上任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42岁上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从事 航天事业25年,获荣誉无数。对于这样的一位年轻的总指挥,我对他的成长经历很好奇。采访完毕后,我请他以《航天员》 主编的身份,给青少年读者寄语。他想了想,借用梁启超的一句名言作答:“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谨以主编之语,主编之行勉当世有志之青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