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员出舱时遭空间碎片袭击怎么办?航天员出舱时间比国际航天员早还是晚?昨天,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了出舱背后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公里。属马的翟志刚,以每秒7.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京华网www.jinghua.cn)
■揭秘
平时训练有素
航天员较早出舱
航天员系统副总师黄伟芬表示,神七航天员身体条件和适应能力十分出色,比国际航天员出舱时间早。
在国际航天界,一般航天员需要在太空飞行72个小时,身体完全适应太空环境才选择出舱活动,而我国的航天员仅在太空中飞行了43小时就开始出舱。对此,黄伟芬表示,之所以我国航天员出舱时间提前,是因为我国在挑选航天员和平时训练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她说,首先是非常严格的选拨,选出来的人需要有较好的耐力,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训练提高航天员适应能力。
特殊材料制作
试验润滑材料
航天服可以防弹
针对曾经有国外宇航员出舱时,空间碎片击穿航天服的情况,载人航天工程研究员刘国宁表示,航天服是特殊材料制作成的,要求有防弹的功能。
另外他指出,只要事先做好准备,被碎片击中几率其实非常小。
据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主任龚建村介绍,神七飞行期间,预计约有10个危险时段可能遭遇空间碎片的碰撞,只要避开这些危险时段,碰撞概率都是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就算不幸遭遇了空间碎片,我们也有准备。”刘国宁介绍说,宇航服有主备份系统,如果一层被击穿,底下还有很多层备份,包括供氧气系统、温湿度调节等等,各功能均有备份。不管哪个功能出现故障,它的备份系统都会启动。
延长航天器寿命
昨天,航天员出舱在舱外取回一个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该装置在神七发射前已安装在舱外。为什么要在舱外进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神七润滑材料分系统的指挥刘为民介绍,这是为了研究如何延长太空中的航天器的寿命。
刘为民说,影响卫星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卫星飞行时间长了,润滑材料出了问题。此次,把航天器的固体润滑材料送上外太空进行试验,就是为了发现固体润滑材料在外太空的一些变化规律,通过不断对空间润滑的研究,延长航天飞行器的寿命。
出舱影响飞行
飞船姿态同步调整
神七航天员出舱时会影响飞船在轨飞行姿态,地面测控中心将在航天员出舱后,发出指令对飞船的飞行姿态进行调整。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主任李权介绍,从物理学上来说,航天员出舱与舱体分离时,必然对舱体有一个反作用力,会对飞船带来一定的扰动。航天员暂时脱离飞船,舱体的总质量也会下降,同样也会影响飞船的在轨姿态。在神六进入太空后,航天员曾多次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飞行姿态的影响,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提供参考数据。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航天员出舱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力学方面的分析研究,并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方案。因为神七飞行任务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行走,所以这样的飞船姿态调整也是第一次。
■答记者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
俄航天服提高出舱安全性
记者:翟志刚穿着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航天服出舱,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下午直播活动中,我们也看到刘伯明穿着“海鹰”航天服在协助翟志刚,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这次要选择一中一俄这两套航天服出舱,翟志刚在舱里协助出舱有什么依据?
王兆耀:采用一中一俄舱外航天服的模式主要是给予这样的考虑:一是通过神舟七号这次飞行任务,全面考验我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技术。二是为了确保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安全可靠,因为大家知道,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已经经过多次空间飞行考验,其成熟的性能有助于提高我们这次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出舱活动是航天基本技术
记者:中国航天员实现了中国首次出舱活动,与43年前人类第一次出舱活动相比,中国首次出舱活动如何评价?
王兆耀:航天员太空行走,从舱内到舱外进行舱外作业,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43年前苏联航天员实现了首次人类太空出舱活动,成为重要的里程碑。以后,美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航天员累计完成了近三百次出舱活动,完成大量空间作业任务,出舱活动技术应该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技术,突破和掌握出舱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一步。
这次飞行中,我国航天员穿着我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成功进行了出舱活动,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一次历史性突破和重大跨越,也是人类征服太空迈出的一个新的步伐。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柳志卿报道
(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