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次迎接航天大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19:2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袁家军是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

  神舟六号飞船上天时,袁家军是神舟飞船的摇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

  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时,袁家军是载人航天工程中两大核心系统(飞船、火箭)的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从1995年担任飞船副总指挥至今,袁家军的一生注定与载人航天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三个角色转变带给他不同感受与责任。

  2000年4月,袁家军从飞船前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戚发轫手中接掌“帅印”,成为神舟飞船研制团队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作为飞船的第一责任人,袁家军坦言“总指挥”的岗位,让他觉得光荣与挑战共存。“尤其是在研制初期,是否能够按照时间要求、计划节点完成好任务,让我觉得压力很大,但是又觉得非常光荣。能够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将个人的梦想融入整个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这样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伴随光荣而来的是严峻的挑战,作为一项开创性的事业,神舟飞船对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要求很高。袁家军集中所有精力,从承担任务伊始就致力于成为飞船专家,准确把握住重大环节和系统。在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研制时,他组成“特别任务组”,坚持召开了120多次周调度会,以载人航天为最终目标,在1999年成功实现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首飞。

  2003年,袁家军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神舟五号圆梦飞天后,他把神舟六号总指挥的接力棒传到了尚志手上。如果说总指挥只是要做好一个项目,那么院长就是要做好空间技术这一个领域,实现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意味着在袁家军的日程表内,除了“神舟飞船”,还有嫦娥一号卫星、尼日利亚卫星等一系列在研卫星。担任院长后,袁家军力推研究院创新能力的提升、精英人才的培养、国际化业务的拓展。在把多年积累的飞船研制经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的“两总”的同时,袁家军十分注意把握和识别神舟六号飞船最关键的环节,通过与飞船队伍的深度沟通与交流,与他们共同托举神舟六号飞船,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三年已逝,又是深秋。神舟七号又将迎来大考,此时的袁家军,已炼就了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在执行此次“神七”任务过程中,无论是飞船出征还是火箭出征,抑或是重大的节点、关键试验,总能看到袁家军靠前指挥的身影。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评审”、“归零”、“神七”、“高密度发射”早已成为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因为在他的心中,神舟七号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的第一艘飞船,在载人航天领域,是一项承上启下的任务,对于“十二五”期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和空间实试室的发射至关重要。

  袁家军把神舟五号比喻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圆梦之旅,认为神舟六号是对另一座高峰的登顶之作,而神舟七号,则是中国人实现载人航天重大技术突破又一次跨越。技术追求永无止境,每一个有限目标的完成,都是一个应对挑战的过程,都是认知能力、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过程,必将带来科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飞跃。

  袁家军告诉记者,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他所负责的工作有两大重点:一是保证好飞船、火箭系统按时保质完成研制工作;二是在把好质量关、促进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提高队伍的能力,确保载人航天能够可持续发展。袁家军常说,对自己而言,职务变化不等于能力变化。执行此次任务,对于“搞飞船出身”的他,也是一次挑战。每次出差,他的箱子里总是装着一摞厚厚的书,不时给自己充电。

  袁家军希望,神舟飞船,能够带着航天人的梦想与希望成功远航;他更希望,神舟七号任务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带动后人在宇宙空间的探索中不断前行。也许在很多年后,很多人可能不记得神舟七号飞船是在哪一天成功飞天。但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会牢牢记住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航天员太空漫步的英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独家供稿 特约记者 左赛春 黄 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神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