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9月30日电 (记者曹国厂) 10只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提供的麋鹿,日前落户在河北承德市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行迁地保护。这一举动填补了麋鹿迁地保护实验在华北地区的空白,也意味着麋鹿百年后重回木兰皇家猎苑。
据了解,一百多年前,中国特有的麋鹿因洪水和战乱,在中国本土灭绝。在其灭绝之前,有部分个体被输送到欧洲的动物园,最后流落到英国的乌邦寺。1985年,麋鹿才结束它们将近一个世纪的“华侨”生涯,回归故里,圆了几代人为之努力的还家梦。
23年前,麋鹿实现了从国外到国内的回家,之后又实现了从园囿种群到野生种群的回归。如今,野生麋鹿又实现了其在华北地区的首次迁地保护,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心和科学举措。更为有意义的是,这次麋鹿迁地保护选在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是清朝时期建立的木兰围场的重要区域,实现了皇家特有的“国宝”级动物的故地重回。
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孔昭普介绍,保护区是2002年在木兰林管局的燕格柏、桃山、孟滦三个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8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637.4公顷,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山地的交接带、温带暖温带的交接带、冀北山地森林与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带,同时又是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
孔昭普表示,“我们将全力配合做好监测和管理任务,力求找出麋鹿繁殖与自我维持种群发展的决定因素,使麋鹿重回历史分布区,形成新的迁地保护自然种群。”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张林源说,作为活的自然文化遗产的麋鹿堪称国宝,它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物种重引进项目”,在全球15项“重引进”拯救成功项目中,麋鹿保护的成就,举世瞩目,与大熊猫、野马等野生动物的保护,都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范例。这次在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的迁地保护填补了这一保护实验在华北地区的空白,对于麋鹿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