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清华的同与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30日19:07  青年参考

  作者 任彦申 (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无疑是中国两所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大学,而且特色鲜明、个性迥异,各具独特的精神魅力。这两所名校有何异同?不妨听听作者的看法。

  北大重学轻术以文理学科为主

  我在北大工作期间,不时有人告诫我“不能把北大办成清华”,我以为这是重要的提醒,也是重要的办学原则。大学最忌讳的是千校一面。我们既不能把北大办成清华,也不能把清华办成北大。

  我先后在清华、北大求学就职30年,也许是因为我对清华、北大都比较熟悉,因此经常有人问我对两校的看法。

  北大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清华建立于1911年,是用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创建的,从最初的留美预备学校演变为大学。这些先天因素对后天个性必然产生影响。在历史上就曾有“北大老、清华洋”的说法。北大历来以文理学科为主,以基础研究见长,重学而不重政、重道而不重势、重学而不重术,可以说是北大的传统。

  北大前校长蔡元培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二科,专属学理;其他各科,偏致应用。治学者方可为“大学”,治术者只不过是“高等专门学校”。他虽然也说过要学、术并进,但实际上看不起应用学科。在北大,重理学轻实学、重科学轻技术、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办学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北大想法多清华办法多

  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院系大调整之后,北大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大学,文科由文史哲当家,理科由数理化当家,工程技术类学科和偏重应用的学科大多被剥离出去。而清华基本上成了一所工程技术大学,理科保留了一点,而哲学和人文社科类的学科统统被剥离出去。北大、清华的这种学科特点必然影响到各自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尺度。

  北大思想解放、思路活跃、务虚能力较强,喜欢坐而论道,往往想法多、办法少。清华严谨务实,虽然想法不如北大多,但办法比北大多,想得到也能办得成。如果能把北大的“想法”和清华的“办法”结合起来,势必如虎添翼。

  北大包容性强清华内外有别

  北大和清华都有着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表现形式大不一样。清华不但自我感觉好,而且很关注别人的评价。北大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清华注意内外有别,“家丑不可外扬”,尽管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但对外的声音常常是一致的。

  如果哪个清华人在外面说了清华的坏话,就会招致“群起而攻之”。而北大人在外面说北大的坏话是常有的事。在一些评奖、评优、举荐人才的活动中,因为来自北大的评委揭自己的短,而使北大落败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在清华是难以想象的。

  北大包容性较强,各种不同意见都允许发表,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怪诞不羁的人都允许存在,很难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而在清华,校方意图较有权威,但对于不同意见和持不同意见的人,有时缺乏必要的宽容。

  北大和清华是对手也是伙伴

  北大和清华不仅有“异”,而且有“同”,在本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两所大学都鲜明地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北大的“兼容并包”与清华的“厚德载物”,北大的“敢为人先”与清华的“自强不息”何其相似!

  北大和清华既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又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在客观上形成了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兄弟关系。在过去的政治运动中,如果北大遭到厄运,清华大抵也在劫难逃。

  今天,政府在出台有关大学的政策、措施时,总是对北大和清华一视同仁,尽可能“一碗水端平”。比如实施“211工程”时,教育部对两校的拨款均为3.5亿元;实施“985计划”一期项目时,国家对两校的投入均为18亿元。

  两校互相借鉴连供暖日期都一样

  北大和清华一墙之隔,清华的成就是对北大的鞭策,北大的成就也是对清华的激励。北大的师生常以清华的经验批评北大领导“治校无方”,清华的师生也常以北大的突破责怪清华领导办事不力。在一些重大政策出台之前,两校都会主动了解对方的动向,弄清对方的虚实。甚至北大和清华在入冬时哪一天开始供暖,哪一天停止供暖,都完全一致。

  北大和清华不同的个性特点,很难用优劣高低加以评判。清华就是清华,北大就是北大,清华不是北大,北大也不是清华。这并不意味着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相反,双方要更加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比翼齐飞。

  (::摘自《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定价:18.00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