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位老人的笔记本情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1日06:42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位老人的笔记本情结(图)
曲先生将收藏多年的老笔记本和粮票等物品送到报社。本报记者 刘军 摄

  □本报记者杜洪雷 实习生韩文青

  9月30日下午2时许,家住济南市和平路38号的曲天成老先生一手攥着当天的报纸,一手提着个大包来到了报社,“我看了你们的报道,就赶快过来给你们看看我这些年收藏的好东西。”

  曲老先生今年已经64岁了,他曾经是莱州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年轻的时候就有收藏的爱好,笔记本啊、老照片啊、美术书法作品啊,只要是有纪念意义的我都喜欢留着。”曲老师一边说,一边将专门带过来的“宝贝”从严严实实的袋子中取出来,“我从1960年参加工作以后,就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对笔记本有特殊的感情。”记者看到,曲老师带过来的各式各样的笔记本有二十多本,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55年。

  说起这本1955年的笔记本,曲老师感触颇深。“十几年前,当时我在一个小书摊上买书,偶然发现了这个本子,当时一眼就看中了,买回来一直都不舍得用。”这个笔记本是红色硬皮包装的,封面上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和平”,但其中却渗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你们看,这里面不仅有1955年的简便年历表,还有反映当时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插图。”老先生翻开这个笔记本,思绪似乎又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这一本是我1965年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专门买回来的。”曲老师拿着一本同样是红色硬皮的笔记本对记者说,笔记本的封面上,印有毛主席所提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七个银灰色字。“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开展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的学习运动,我买了这个笔记本作为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曲老师说,他现在收集的笔记本有好几箱,重达百斤,“一到搬家的时候,老伴就催着让我卖掉,但我哪里舍得啊,每一本的背后都有故事。”老先生已年过花甲,但一说起这些老故事就滔滔不绝,似乎有讲不完的话、用不完的神。“直到现在,我一有时间就去英雄山文化市场,想去买点有特色的笔记本,都已经成为习惯了。”(记者 杜洪雷 实习生 韩文青)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