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为国企带来核心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3日07: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30年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化,让国企发展活力得以极大释放

  30年改革开放,让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得以极大释放。

  “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屡创新高,是国企改革成果的直观体现。”李荣融认为,30年改革带来的核心变化,就是国有企业逐步从政府机关的一个附属生产单位,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工厂到公司,从厂长到董事长、总经理……在称谓变化的背后,国有企业的社会定位、企业形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也不断优化。

  ——从社会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平等竞争中显示出很强的实力,并成长为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重要力量。

  ——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64.2%。在A股市场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有1100多家,在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达78户。同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正在形成。

  ——“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层层落实保值增值责任,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路子。

  ——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

  ——在“抓大放小”、“有进有退”、“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例,1998—2006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7.49万亿元增加到13.52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0.14万亿元,利润总额从525.14亿元增加到8485.46亿元。

  展望未来,虽然国企改革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步伐,国有企业这艘巨轮,攻坚破难路更宽,必将继续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破浪前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国企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