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上海10月4日电(记者 姚玉洁 华晔迪)中国特色的“黄金周”长假今年步入第10个年头。尽管增加了“小长假”和带薪休假制度,尽管长假出游有这样那样的“负效应”,国人对黄金周依然爱恨交织、难言割舍。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显示,今年10月1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收入增加16.8%;2日,上述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超过33%,收入增加超过37%;3日,游客同比增长近39%,收入增加逾15%。
东南大学旅游系主任周武忠教授分析,“十一”期间气候宜人,适合出行,加上今年3天连休的小长假迟滞探亲和旅游,这个黄金周成为出行的“尖峰时刻”。
在上海工作的余阳老家在湖南,自从“五一”长假取消后,他就只能趁春节和十一长假回家。他说:“我回一趟家在路上就要耽搁两天,要跟家人团聚,黄金周再挤也要回去。”
“百度”近期网民意愿调查显示,超过80%的网友认为“十一”是探亲旅游难得机会,反对取消黄金周;“腾讯网”调查显示,89.1%的网友反对或不赞成取消“十一”黄金周,不足8%的网友赞同取消。
从今年开始,中国调整法定节假日,取消“五一”长假,设置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五个小长假,希望能分流出行压力,同时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国人真正体会悠闲之乐。
小长假促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化、大众化、多元化态势。然而,显现“分流”效应的同时,小长假对黄金周构成一定程度的“挤压”效应,部分长途游需求被迫从“五一”滞后到“十一”。
全国假日办的信息表明,一些旅游城市和热门景点的接待压力持续增大。10月2日,北京接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逾6成,其中故宫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40%,八达岭长城游客同比增长55%,天坛接待量同比增长77%;云南玉龙雪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49%,相当于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127%;陕西华山接待游客相当于核定最大日接待量的194%。
集中出行导致“一票难求、一床难求”。常年接待北京游的导游李小姐介绍说,每年“十一”黄金周,北京的游客量成倍增长,许多景区人山人海,游客不但难以欣赏风景,反而心情不好。“这期间,车票、机票和住宿、吃饭费用比平时高不少。”
黄金周诞生的初衷是拉动国内消费。1999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出行旅游者2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2007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1.4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分别是1999年第一个黄金周的5.21倍和4.55倍。
2008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施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下属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者享受带薪年休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也已于近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