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应改革 黑户口等来出生证
1983年,早在直辖前,重庆就是全国首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创造了资产经营责任制改革试点、区域流域经济合作、企业股份制改革、流通领域“四放开”等成功经验,为全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提供改革样本。
谈到重庆国企引进外资进行股份制改造,现任市发改委国外资金利用处调研员的刘焰,仍无法忘记20多年前重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工业企业——重庆庆铃汽车从诞生到壮大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外资发展重工业成为了一种方向和走势。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当时的市政府将目标锁定在发展汽车工业。
在当时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努力下,与日本五十铃合作,由日方出资100万美元,签订了发展汽车项目的合同,也就是现在重庆庆铃汽车(集团)的前身。
刘焰说,在当时,这个项目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庆铃汽车一直是“黑户口”,因没有国家颁发的“出生证”,都没有国家计划配额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浑身闯劲的庆铃人就自己配套生产线,生产汽车配件。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庆铃汽车才拿到国家正式“户口”。
正是如同重庆庆铃汽车这种顺应改革时代潮流,主动应势而为,重庆地方国企才从亏损转向盈利。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到2007年,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80%以上完成股份化改造,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达5850亿元,居全国第7。
大胆超前不惜写检查
重庆虽深处中国内陆,但改革的步伐与广州、北京、上海并肩而行。刘焰说到因大胆超前办事,他们曾写检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还没有全面放开商业领域的对外限制。只允许深圳、上海、北京等六个东部沿海城市,在获得国家审批的前提下,允许外资进入,适度开放。
1995年,渝中区的群林市场引进香港金鹰公司,成为我市商业领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现29中旁)。
因当时国家有禁令,于是在审批时打擦边球,群鹰市场主体经营娱乐和餐饮,而实际按商业市场进行运作。随后,市计委按同样的方式引进了江北观音桥的家乐福。让重庆市民提前有了超市的概念。
这一消息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改委)获悉后,为此,刘焰等人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写检查。检查递上去,上面并没有多大反应。不久,刘焰就得到上面下发的文件,国家允许商业领域对外开放。
经验之谈
核心是得到人民支持
杨庆育说,纵观重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到处闪烁着重庆人的智慧。改革能否成功,其核心点是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同时要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重庆市情创新创造,要找准国家战略与重庆发展的结合点,去争取改革创新和突破。记者 聂飞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