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航天员为何要进行太空行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09:43  外滩画报

  查看原文:www.bundpic.com

  从1965 年第一次完成“太空行走”至今,人类已经完成了上百次的“太空行走”,最长一次太空停留时间接近9 小时。虽然“太空行走”仍没有达到“闲庭信步”的境界,但无论安全性和自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太空行走”的成功将是人类进驻国际空间站的重要步骤。

  文/ 祁红屯绿

  8 小时56 分钟,宇航员苏珊.赫尔姆斯(Susan Helms)和吉姆.沃斯(Jim Voss) 完成出舱任务回到“发现号”航天飞船的时候,他们创造了一项“单次‘太空行走’停留时间”的世界纪录。这是在2001 年3 月。7年过去了,人们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太空行走”,但是这个将近9 小时的太空停留纪录仍没有哪个人能打破。

  但创造这项纪录对赫尔姆斯和沃斯却是一项极其危险的经历。NASA 为这次出舱计划预计的时间是6 个小时,在这6 小时的时间里,赫尔姆斯和沃斯的任务是要将移动“团结号”空间站上的一个对接舱的位置,以便为之后要被送上空间站的多功能后勤舱“莱奥纳多”腾出位置。

  但是显然,“6 小时”这个预定时间建立在宇航员对自己行动能有一个更好控制的基础上。当赫尔姆斯和沃斯行动笨拙地旋开目标对接舱的时候,他们所耗费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6 个小时。

  “他们几乎已经在危险的边缘了,再停留哪怕一小会,他们就将要支持不住了。”约翰.沙农(John Shannon)说。他是NASA 的首席飞行主管,赫尔姆斯和沃斯在完成行动的同时,他一直紧张地在监控仪器上观察着这两个宇航员的行动,虽然行动最终超时,但沙农给他们的评价依然是“干得好”!他们不仅最终完成了任务,而且还留下了世界纪录。

  从“脐带”式到“太空摩托”

  赫尔姆斯和沃斯的那次破纪录的“太空行走”,看上去却最和“行走”扯不上什么关系。他们实际上采用了一种“机械臂”运载的出舱方式,就是通过装置在“发现号”上、由电脑控制的机械臂将赫尔姆斯和沃斯送到任务所在的目的地,这几乎是一个全自动的过程。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功完成这次“太空行走”任务的伟大意义。在航空任务中,任何形式的出舱行动都等同于“太空行走”,大多数情况下,“太空行走”都不用脚来完成。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太空行走”的任务都像赫尔姆斯和沃斯所遇到的那样,目标明确固定,用机械臂作为支撑就能够完成。“太空行走”的意义在于,能让宇航员更灵活地在太空中行动,机动地处理各种问题。

  早期的“太空行走”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脐带式”的控制方式。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尝试的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就采用了这样的出舱方式。一根连接在航天飞船内的金属管被固定在宇航员的航天服上,这根补给管除了能够输送氧气、食物和水,还起到一种安全保障的作用。

  当时宇航科学家们想到的主要是应对宇宙间尘暴的问题,当突如其来的高速风暴袭击宇航员,补给管将像高空蹦极的安全带一样拴住宇航员,避免他被吹走。但是科学家显然低估了“零重力”的太空环境,列昂诺夫遇到的情况却是在他稍微动作之后,补给管像蛇一样地缠住了他,差点致命,但列昂诺夫幸运地摆脱了这根不受控制的“脐带”。

  这种出舱方式在今天仍然是有效的,只是科学家们改进了它的长度。当宇航员只需要在太空船附近活动时,“脐带式”仍然是最安全的出舱方式。

  长距离的出舱方式开始应用“太空摩托艇”,这是宇航员在“太空行走”中采用的最新行动方式。

  宇航科学家考虑到即使用“脐带”将宇航员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宇航员仍然因为无法在太空中借力,实际上哪儿也去不成。于是,他们给宇航员配备了一只反向喷气的气枪,利用这支气枪的反作用力来控制方向。最后这支喷气枪演变成一种载人机动装置,这种机动装置将生命维持系统和推进系统结合在一起,利用这种装置,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就拥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他们甚至可以到离开母舱100 米,像一个人体卫星一样运动。

  为了进驻国际空间站

  从1965 年到现在,40 多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对“太空行走”锲而不舍地尝试,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让人进入太空,而是要更好地进行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让人能驻扎在太空。

  除了初期一些测试性的“太空行走”尝试之外,一般正式的“太空行走”都会伴有严峻的太空任务。中国的“神舟7 号”在执行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务时就要同步放飞一颗通讯卫星。NASA近两年来的出舱任务主要是修复航天飞船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甚至要去处理空间站上发生的问题。

  最危险的“太空行走”发生在去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监控卫星显示,空间站的电池板发生损坏,无法正常展开,如果无法及时修复,将导致整个空间站的报废。

  这件事被拖了很久。最后,宇航员帕拉辛斯基临危受命,他花了6 个小时的时间去修补太阳能电池板的裂缝。这次操作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带电,而且温度极高,虽然帕拉辛斯基的宇航服设置了专门的防护系统,但是如果他的其他工具被融化,他的结局将仍是和母舱失去联络,变成“人体卫星”流落在茫茫宇宙之中。所幸,单刀赴会的帕拉辛斯基完成了这项任务。当电池板再一次正常展开,宇航员帕拉辛斯基被称为“拯救空间站的人”。

  “太空行走”能力是一个国家能否进驻国际空间站,进行航空技术合作的前提和保证,这才是各个国家发展“太空行走”的目的所在。驻扎太空将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一个封闭的、模拟地球环境的宇宙飞船或空间站并不能让人类真正走向太空、让人能够自由地活动在太空中,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才将是宇宙大开发的开始。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