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汶川龙门山地震带调查:部分地区不具重建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02:19  第一财经日报

  9月22日夜,北川县曲山镇景家村,强雷雨。

  雷声将睡在帐篷里的记者震醒,伴随着炸雷和倾盆大雨,从远处的高山上也不时传来巨石滚落和石头相撞的轰隆声,而山下便是被“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彻底摧毁的北川县城。

  9月23日清晨,景家村村民李秀琼舀了一瓢水,一边洗脸,一边望着远处的高山,自言自语:“山要垮了!山要垮了!”    

  9月13日至26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跟随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地质专家,深入“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区、被地震严重破坏的龙门山前后山和“封城”北川等地,历经滑坡、崩塌、泥石流、余震和强雷暴雨袭击,实地考察次生灾害和灾区重建情况。

  考察发现,在引发“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区域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退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部分地区已不具备大规模恢复重建条件。

  地质危害“威胁”灾区

  9月23日上午,考察队员们走到一处可以望见北川县城全景的地方。让大家吃惊的是,22日还可以在北川县城废墟中行走的街道,已经多半被泥石流掩埋。许多倒塌的建筑要么不见踪影,要么只露出小半个头。正在筹建的北川“地震博物馆”老县城一半以上被泥石流掩埋。

  据四川当地气象部门报告,9月23日至24日,北川部分乡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272.4毫米。擂鼓镇、陈家坝等乡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严重,多处道路受阻,民房被冲毁。唐家山堰塞湖也因泥石流堵塞泄洪槽,水位上升了5米左右。截至24日12时,连续降雨已造成四川江油、安县、北川等地震灾区1100多间房屋倒塌,被困群众达6000多人,而其中不少人是地震后重返家园的。

  “震后我们就担心雨季期间会引发各种次生灾害。情况果然很严重。”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地质专家杨勇说。

  在进入北川之前,考察队一行在震中区映秀,以及羌族集中居住区萝卜寨、龙溪村寨见到的景象则更让人揪心。

  9月14日,考察队首先到达被当地人称为“地开花”的震中地区——汶川县百花乡蔡家扛村。在陡峭、湿滑的山道上行走约一小时后,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巨大的开裂口。“大地就是从这里裂开的。”75岁的村民姚功明告诉记者,“山谷里的石头都是从地底下喷发出来的。地震后,山上总是有石头滑下来。”

  地震将村民何学林家的果树全部毁坏,房屋也被夷为平地。“像震中这种地方,如果让农民回迁,他们将面临着更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也会造成二次破坏,加剧地质灾害。”杨勇认为,震中地区作为地质公园保存起来可能更有价值。

  住在映秀镇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渔子溪4组村民赵福秀同样担心地震后,自己的家园还能不能居住。9月15日上午,考察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跌落岷江的危险,翻越数百米长的滑坡体,到达映秀镇渔子溪村对岸。赵福秀的家就在对岸的半山腰上,全村的房屋已经倒塌。杨勇等地质专家们发现,渔子溪村4组全部建在一个巨大的沟前堆积体上,村后山头已发生大面积崩塌,即便没有地震,也随时都有滑坡和崩塌的危险。

  9月15日下午,考察队到达距汶川15公里、海拔1970米的雁门乡萝卜寨。这是一个建在岷江南岸高半山台梁上、羌族人集中居住的寨子。记者发现,建在台梁上的数百间房屋已悉数倒塌。“全村在这次特大地震中共死亡44人,目前村民都被安置在临时过冬房或救灾帐篷内。”萝卜寨党支部书记马前国说。

  “整个台梁就是一个古滑坡体,随着岷江切割的加剧和台地前沿的失稳,地质灾害活动将更加频繁。”杨勇发现,这里的台梁已经出现了多处地裂缝。“要在这里重建非常危险。”杨勇担心,不少准备遗址重建的高山村镇同样存在严重的地质隐患。

  汶川县龙溪村龙溪寨的处境则更为严峻。龙溪寨建在海拔1905米的山梁上,村庄的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崖。在这次地震中,龙溪寨倒塌和损坏民房89间,死亡牲畜1982头(只),死亡9人。

  “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重建难度极大。”龙溪村村委会会计余朝伟领着专家们查看了村子周边的多处地裂缝。他说:“地震后,村民们维持生存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恢复重建了。”

  在彭州、安县、德阳等地的一些山区,考察队也发现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山体、大面积泥石流和十几个堰塞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汶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