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一封信
尊敬的王君代省长:
就在我向你写举报信的时候,你的职务刚刚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安监总局到山西省,这个变化更坚定了我给你写这封举报信的信心。
一个多月前的8月1日,娄烦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最初的报道中,死亡的数字为9人,这个逼近于10人这一“死亡人数节点”的数字,引起了我的怀疑。职业敏感和责任心让我对这起事故进行了多方打探。
随后,我只身去了娄烦县,在几天的调查中,我落实整理出了一个死亡41人的名单,有名有姓,甚至家住哪里都一清二楚。而且我相信,我所能整理打探到的遇难者,不会是全部,甚至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这个事故的发生是尖山铁矿矿渣山的突然滑坡,事故发生时正值深夜,遇难者除了山脚下的村民外,还有那些上山捡矿石的外地人。晚上捡矿石的人都戴着矿灯。一位现场目击者被我询问到死亡人数时只说了一句话:满山的灯,一下子都灭了。
真正死了多少人,这不是我一个小记者所能查清的事情,但我已经落实的人数证明,这已经是一个特大事故。
随后,我的一位特别敬业的搭档王晓,以举报人的身份向你当时供职的安监总局进行了电话举报,接电话人的称,山西省上报的死亡人数是11人,你们也接到好多举报,但还是以省里的数字为准,有什么确切证据可以再向你们提供。态度最坚决的是山西省安监局,接线员直接称死亡上百人“不可能”,“有人还说死了上千人,都是传言”。更佩服的是娄烦县委宣传部,在接受我们电话咨询时,对方称“事故已经处理结束,11人遇难”,并再三叮嘱我们不用去现场采访了。
所有的迹象都显示,这起特大事故被瞒报。
8月底,我和搭档王晓采写的文章《娄烦:被拖延的真相》在我所供职的媒体发表,有多家网站对此文章进行了转载。一个让人惊讶的事情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所有网站转载的该文章均无法打开或者打开后直接跳转到了首页。
之后,我们将这篇文章传真并快递给了安监总局,那时你还是局长。我们得到的反馈是,领导(我不知道是不是你本人)对这个文章进行了批示,要求重视查处。虽然那时我们被告知,调查需要两三个月,但我们依然对安监总局充满了信心。
而后来的事情让我感到惊讶,你们再一次反馈,这个事情已转交给山西省政府,由当地政府查处……
直至9月5日,在我们的报道已经公开多天之后,你在5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上“怒斥”事故责任人时,还称娄烦的“山体滑坡”11人遇难。
我之所以把“山体滑坡”四个字用引号引起来,是因为我并不认可这是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生滑坡的也的确是一座山,但那是一座褐色的山,是用废矿渣堆起来的一座高耸百米的山。它的滑坡纯粹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遗憾的是,当地政府在谈到这起滑坡的原因时说是“下雨是其中原因之一”。
同样的“指责”发生在9月8日的山西省襄汾县铁矿尾矿溃坝事故中,当天的权威新闻报道称是“暴雨所致”。
幸运的是,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下,襄汾的事故得到了积极的处理和救援。
而娄烦的遇难者呢,他们至今依然葬在那座倒塌的铁山之下,在挖出11具遗体之后,救援莫名其妙地停止了,真相,被埋在了褐色的矿石之下。
这是一封举报信,所以我还是把我已经调查落实的遇难者的名单再一次呈给你。当你看到这41个人的名单时,你会感觉到有41双眼睛正在盯着你,充满期待。(信末附有该记者调查的41位怀疑死难者名单)。
2008年9月14日
(本报有删节)
国务院调查组初步判断:
肯定不是自然灾害
而是重大责任事故
4月份就发现裂隙
但未采取有效措施
10月6日,国务院娄烦尖山铁矿“8·1”特别重大排土场垮塌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在调查组成立会议上说,经初步判断,这次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王德学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排土场地基土质松软、承载能力差;企业超排;排土场设计依据不充分,地质资料不全,而且没有施工图;排土场下游的民房和散居人员没有得到转移;有关部门对排土场没有实行安全监测,4月份就发现了裂隙,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企业对安全生产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力;政府监管不力,采取措施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而前天,王德学视察“8·1”事故表示,经初步分析,这次事故肯定不是自然灾害,但有可能有一定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占多大比例,还需要经过调查取证,最后通过科学手段确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彻底查清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查清事故是不是存在瞒报、谎报、迟报的问题,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来源:羊城晚报)
(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