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年头,高楼真孤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03:18  扬子晚报
那年头,高楼真孤单(组图)
《金陵饭店》——80年代初拍摄。

那年头,高楼真孤单(组图)
  照片拍摄者。姚克慎 1936年生于江苏南京,喜爱、擅长拍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类照片。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影展、影赛中入选或获奖。1997年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了《姚克慎师生摄影联展》。

那年头,高楼真孤单(组图)
《集体婚礼》——1983年在南京市政府东会议厅举行的集体婚礼。

那年头,高楼真孤单(组图)
《摸汽车》——2002年摄于南京夫子庙附近(钞库街工地)。

  听说本报征集改革开放30年的老照片,老摄影家姚克慎从他十多万幅作品中挑出了三张:初建成的金陵饭店、集体婚礼、摸汽车,看着这些老照片,72岁的姚克慎老人向本报记者回忆起这些画面定格的瞬间以及他30年的摄影生涯。

  1956年,20岁的姚克慎被分配到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从事美术工作,画电影海报、设计展览会、布置橱窗等,工作之余便自个儿琢磨摄影,这是他学生时代养成的爱好。“画画和摄影是相通的,喜欢画画的我对摄影很痴迷,而当时懂摄影的人很少,相机也很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份热爱让我对摄影潜心钻研,慢慢地无师自通了。”正源于这份单纯的热爱,姚克慎拿起了相机,而且一拿就是30年!

  30年来,姚克慎使用过十多台相机,从海鸥到尼康,从黑白到彩色,然而最让他兴奋的,莫过于他的第一台相机——海鸥203,这个“元老级”伙伴看起来有些笨拙,但是当时却是先进设备,花了他近一个月的工资(47元)。

  真正开始创作是1979年以后,他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负责摄影工作,组织摄影比赛和展览等,这让他有充足的时间跟摄影打交道。

  上世纪80年代初,金陵饭店建成,这座37层的“神州第一高楼”,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而蜚声海内外,作为南京人的姚克慎自然想到要通过他的镜头将其记录下来。为了寻找一个高视点,他爬上老新百商场的顶楼,在一个窗户旁将金陵饭店的雄伟呈现出来。“那时南京的高楼不多,视线没有阻碍,金陵饭店‘鹤立鸡群’的形象一下子就出现在镜头里。”照片上“一马平川,一座高楼”,金陵饭店是那个时代的骄傲,而今,高过它的大楼在南京城鳞次栉比地矗立着,“举起镜头,已经很难发现金陵饭店的身影了。”姚克慎感慨道。

  集体婚礼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还是一种时髦的婚礼形式,主题是提倡节俭朴素风尚。南京市政府在其会议厅组织了一场集体婚礼,市长是证婚人。几十对新人端坐在会议室里,幸福写在脸上,面前摆着几瓶塑料花,还有茶水和瓜子、喜糖,这是当时全部的婚庆用品。新人们多半穿着朴素,较少大红大绿,至多也不过是新娘的红衣衫,为婚礼添了一道喜庆色彩。20多年后这幅照片成了历史的“碎片”,见证了时代、生活的变迁。

  他印象中的“成名作”,是1989年拍摄的《行家》。这一年农历四月初八,江宁湖熟镇举办了一次庙会,在南京市建邺区摄影协会的组织下,姚克慎和几十位摄影家坐了一辆大汽车前往采风。琳琅满目的商品在交易,而姚克慎却将他的“第三只眼”瞄向牛市场,一头肥硕的牛正在等待买主,而卖主在一旁悠闲地抽着烟,自豪感溢于言表。姚克慎举起相机,这位养牛行家的形象定格。该作品荣获第三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银奖,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获奖。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摸奖热潮席卷全国,南京街头风行摸彩票中奖活动,而且奖品越来越大,从最初的茶杯、香皂、牙膏等生活小什物发展到冰箱、汽车等。2002年有一次在夫子庙,摸奖现场几十辆汽车整齐摆放着,吸引了众多市民。姚克慎穿梭在人群中,“这么宏大的场面要反映一下。”于是他爬上一座还没封顶的六层高楼,用广式镜头将人和车的场景都收纳其中。

  1996年,60岁的姚克慎退休了,他继续拿着自己买的相机走遍南京的大街小巷。从事摄影的30年来,他拍的照片不计其数,但是由于搬了几次家,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许多作品都丢失了,这让姚克慎甚为遗憾。“翻开以前的老照片,就仿佛回到过去的生活,很怀念!”满头白发的他无限感慨。他30年来的作品,几乎全部以反映普通人物活动为主,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瞬间,却有着平民百姓的多彩生活,流露出真诚朴实的人性。本报记者 戚庆燕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