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是中国2.53亿网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中央到省部级领导、市县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网友”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胡锦涛
省部官员“网事”
2003年12月
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在中国外交部网站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他说:“万人上网聊天其中必有我许多的老师。”
- 2006年3月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做客人民网时说,河南人的形象本身就是很好的。
- 2006年7月
刚刚履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在面对全区各厅局和各市主要领导讲话时袒露,网友的留言给了他很大压力,同时也给了他很大动力。
- 2007年2月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红网论坛用实名注册,发帖向网友拜年。
- 2007年3月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做客人民网说,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 2008年2月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不上网不能算是现代化领导。
- 2008年2月
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网站发布《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邀网民“灌水”“拍砖”。4月17日上午,汪洋和黄华华在广州珠岛宾馆与26位网民见面。
- 2008年3月
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人民网说,实现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 2008年4月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做客新华网。卫留成说,他其实也是一位网友,几乎每天都上网,以浏览新闻为主。
- 2008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人民网说,新闻出版事业有长足发展。
领导干部上网,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坛一个新气象。
近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在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25.28%的干部经常上网,41.67%的干部偶尔上网。近70%的干部有“触网”的经历。
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纷纷上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为网友瞩目,也为世界瞩目。他们的“网力”——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推动工作的能力,也进入人们探讨的视线。
① 上网成常态
公布邮箱、开设博客、实名发帖、网上问计……从东部到西部,从省部级干部到县处级干部,领导干部网力不断提升,上网逐步成常态
“敬爱的陆书记,借读费什么时候才能退呀,不会只说说就算了吧?”
简洁,直白。这是网友近日在人民网上给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的留言。
虽然主政欠发达省份,陆浩近期在人民网的网友跟帖数量激增。原因在于陆浩与网友的互动:9月1日,他回复网友,表示认真对待网友留言中的建议和问题。9月3日,他针对网友反映的某些中学乱收费问题作出回复。
陆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实名上网,邀请网友“灌水”、“拍砖”;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以实名发帖给网友拜年;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网上问计,840多万网民在线参加“约会”……
市、县各级干部也掀起了“网上风云”。从5月14日实名上网至今,湖南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收到网络信访投诉举报145件次,公布投诉件调查结果15件,被媒体誉为“网络反腐第一人”。时任海南省澄迈县县长的杨思涛(现任该县县委书记)2006年10月开通“网上信访”,两年来直接答复网民问题400多次,处理网上信访件460多件。
网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官员把网络作为表达平台。2007年,江苏宿迁81名副处级以上官员开博,广东中山市政府副秘书长等8位官员开博。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说,2003年来“强国论坛”做访谈的厅局级以上官员不到30人次,2007年增加到180人次。
② 上网动力
了解民情、联系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工作……领导干部上网,远远超出了读报、看新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