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良芳
在银行业,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行业经营的三大主要风险。相比较来看,在中国当前,最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85% ~ 90%还是靠吃存贷款利差收益而获得的,它决定了,信用风险仍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在中国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占60%,操作风险占30%,市场风险占10%)。因此,怎样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仍是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头等任务。
信用风险的生成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2002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23.6%,不良贷款余额达26300亿元。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率虽己降为6.7%,但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2684.2亿元,其中,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仍高达9.3%,历史存量不良贷款包袱还有6900亿元,其中贷款损失约在4000亿元。而这些不良贷款,主要是信用风险造成的。
在信用风险的发生机制上,其中之一就是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度集中。
2007年底,银行业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2000年的7564亿元年递增高达30.2%,大大超过居民收入的增幅。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递增仅为11.9%。而房地产价格在国内外投机资金和房地产商垄断操控下,逐年不正常地大幅上扬,形成了泡沫。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为3至6倍。据调查,京沪穗深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己达到10倍以上,最高者甚至超过了15倍之多。但是商业银行贷款,却不停地向这一行业高度集中。
其二,大企业集团的风险没有受到重视。实际上,大企业集团违约贷款风险屡见不鲜。
目前商业银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定位同质化、无序竞争,大小银行均争向大集团大客户集中垒大户,形成信用风险大集中。
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17家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0.5%,而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50%;平均每个大客户贷款余额4.46亿元,比上年增加0.27亿元,银行的贷款集中风险日益突出。
蓝田集团、德隆集团、农凯集团和南海华光等集团关联企业曾经相互担保、骗取银行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这些集团就纷纷倒塌。蓝田集团曾获得各家金融机构贷款22亿元,90%以上均是蓝田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获得的。
德隆集团获取银行贷款的途径,主要利用上市公司信誉,通过关联企业相互抵押、担保、质押取得银行贷款,而每笔负债都因信用担保、股权质押担保或资产抵押担保,与另一家具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发生联系。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信用风险爆发,据统计,同德隆集团债务链有联系的众多大小银行分支机构竟有90家之多受到牵累。
铁本钢铁公司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但江苏常州6家金融机构不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承贷能力和担保能力,截至2004年2月末对铁本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授信余额高达43.39亿元,已发放贷款160多笔,合计达25.6亿元,违背稳健经营、适度授信原则,导致信用风险高度集中,损失惨重。
其三,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还在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猛,但法制建设滞后。2007年,中国己有56家银行取得了衍生产品交易资格,2007年利率衍生产品和汇率衍生产品成交笔数和成交金额比上年有几倍的增长。但衍生产品法律协议尚未完全统一,从事衍生产品的相关专业人员缺乏,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信用风险存在诸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