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器物很小,影子很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10:57  新民周刊

  BY 路涌

  M50的香格纳画廊正在集中展示张恩利于2007至2008年的新作。张恩利出生于东三省的吉林,上世纪80 年代末毕业于无锡轻工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目前在上海创作。从近五六年里他的艺术活动看,出镜的方式就是一条道: 奔国际路线,在瑞士苏黎世、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展、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美国纽约、德国柏林以及意大利等重要展事中,他都 尖锐地挤了进去。作品从油画开始,再玩起装置,现在则是摄影。看样子是什么热门,他就玩什么。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油画创作中,画面形象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写生获得。照相机发明以后,不少艺术家虽然也 会借助新的技术成果,即以照片代替写生,但“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方法,却一直未曾从根本上被撼动。张恩利从现行教育 体制中走出来,一开始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照片详细地记录周遭环境,再把照片那种高度写实的方式用在实际中,以强调他对 周围的观察,所谓独特的视角,就体现为个性吧。然后他将影像更为直观地表达在画布上。从某种角度说,这个方法比较讨巧 ,也许是一条捷径。

  不过,张恩利这种间接的方式是典型的基于回忆经验的方法论。复制图像并非他绘画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他对 事件或物体的反应。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器物,那些人们非常熟悉的但是却不太注意甚至是不屑一顾 的东西,如马桶、水槽、烟灰缸、便笺纸、椅子、大树、公共厕所、断墙残垣、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子等等,都有一种陌生感 让观众意外地获得新发现,因为张恩利希望通过对每一幅小的作品中的相互关联的内在含义来表达出主题,这一点,他是做到 了。

  自2000年后,张恩利的创作风格由早期的外露逐渐转向沉静和内敛,其作品也被广泛展出于多个国际展览而逐渐 被世界所关注。而此次的个展也是他自2007年初在瑞士Hauser&Wirth画廊举办个展后的首次国内个展。因此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将能欣赏到艺术家为此次个展精心准备的新作。虽然作品仍然延续了其日常器物的主题但是却不难看出其 中的改变,如此次展出的《冬天的树》,依旧是画树,但是新作中的树却展现了冬天树叶凋零,树枝干枯的惨败画面,这种突 破日常感官和想法的樊篱,给了丑陋的、不起眼的事物一种特殊的美感。另外其《水桶》系列特别值得关注。15个不同角度 的水桶,有的顺光、有的逆光,有些正面朝上,有些侧面躺倒,张恩利对这种时常被人忽略的“背面”的观察和表述,使我们 注视到这些常见事物在某种时间、某种角度、某种环境中异样的面目。并且张恩利用他惯用的色调、简洁的构图、稀薄流淌的 颜料描绘出物体的质感。静观其画面,不难发现,张恩利正是用其这种看似粗心、漫不经心的技术处理来构成画面语境,即艺 术所显现的真实世界。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