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央视《致富经》2008年10月8日播出:河阴石榴遭遇假冒以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的刘沟村,本是一个普通安静的山村,然而从2005年开始,每逢中秋节前后,到这里的人就络绎不绝。
男游客:“哈哈,送给蒋青,送你的。”
记者:“送帅哥啊。”
男游客:“送帅哥,这个送美女。”
女游客:“来了,来了。”
这是一群从郑州来的游客,专程到刘沟村采摘当地的河阴石榴。在这里,足不出户的石榴每公斤能卖到30元,比市场上的外地石榴贵了近20元。有意思的是,如此值钱的石榴,当地的种植户只愿意在村里卖,为什么他们不拿到市场上卖呢?
在郑州市西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邙山岭上,当地种植石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石榴生长,这里的石榴不但个子大而且味道甜,因为邙山岭附近属于原来的河阴县,所以当地人习惯将这里出产的石榴称为河阴石榴。从80年代末期开始,就有一些农户把河阴石榴拉到市场上卖。
刘根山:“第三年我就能收入一万5钱块钱,这不加任何的虚假,这是事实。”
那时候市场上的石榴品种只有河阴石榴,靠着河阴石榴在当地的名气和优良品质。刘根山家里的两亩河阴石榴很吃香。不到三年时间,他就把家里的3亩多地全种上了石榴。等他再把石榴拿到市场上卖的时候,刘根山发现市场上悄悄起了一些让他感到不安的变化,不久,刘根山就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
刘根山:“他们要的时候非常挑剔,说你石榴不好了,品种不正了,不能吃了。”
摆摊的村民:“因为不相信 因为他们怕是外地产的石榴。”
从90年代末期开始,外地的石榴品种纷纷进入了郑州市场。河阴石榴和外地石榴在外表上并无多大区别,一般人看不出来。很多商贩为了找销路,都打着“河阴石榴”这个当地人认可的品牌,但是两者在品质上却有不少距离,以至于很多消费者都不敢轻易相信市面上的河阴石榴,市场上的石榴鱼目混珠。
记者:“你卖的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
商贩1:“ 外地的。”
记者:“外地石榴,多少钱一斤。”
商贩1:“5元。”
记者:“本地的没有吗?”
商贩1:“本地的没有卖。”
记者:“你这不是突尼斯吗?”
商贩1:“这不是。”
记者:“那箱子怎么写着是呢?”
商贩1:“照啥照。”
记者:“箱子怎么是突尼斯石榴?”
商贩1:“箱子是突尼斯石榴,这石榴不是。”
河阴石榴没有明显独特的外部特征,刘根山也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明。从那以后,刘根山的日子不好过了,卖不上价不说,销路也比以前差了很多。刘根山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出去卖石榴的经历。
刘根山:“卖不出去 兜里也没装钱,最后连饭都吃不上 最后拿出几个石榴跟人家饭店说说,换碗饭吃。”
这次用石榴换面条的经历使刘根山不得不认真考虑以后的石榴该怎么卖。他发现并不是河阴石榴不受欢迎,而是无法让消费者相信他卖的是真正的河阴石榴。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相信呢?
河阴石榴的产地邙山是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在村庄附近经常能看到不少路过的游客。刘根山和乡亲们一合计,如果把石榴地改成采摘园,吸引这批客源上门,那么他们的石榴肯定不会被人怀疑是假河阴石榴。
刘根山:“在家卖他们冒充不了,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到河阴石榴产地来了。
广武镇种植户:“你说你是河阴石榴,那我得看看,是河阴石榴不是,但他自己来园里了,看到地理位置,证明你这是真的河阴石榴。”
为了方便游客的到来,当地政府拓宽了通往石榴园的道路。从那以后,刘根山的3亩多石榴再也不拿到市场上卖,他在园子边摆一个摊,又在附近的一些主路上树立了一些广告牌。在家里卖的价钱比拿到市场上卖的时候贵了一倍多。
刘根山妻子:“最多13元,15元,再小一点的像这个就10元,再小的就是8元,这个不大的就是8元一斤,大小都能卖上钱。”
女游客1:“这里的人太淳朴了,好吃啊,我们一来都买一百多箱,一个人都买一百多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