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爱送尊严生命最后一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03:31  新晚报

  孙理 见习记者 刘旭 本报记者 杨晓宁 刘钢

  今天是世界“安宁日”。“安宁日”旨在为贫困的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宁养医疗服务、凸显临终关怀。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临终关怀义工,他们每天都在帮助、陪伴那些素不相识的癌症晚期患者走完最后一程。在这群人里,有七个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大学生,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诠释着真诚、责任与爱。

  21岁的小林是哈工大通信工程专业一名普通的大四学生。一年前,他和身边的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加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宁养院义工。从那时起,他的人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女孩微笑着离开世界

  14岁的小女孩旭旭已经是肺癌晚期,在去年的冬天,小林和同学欢欢、滨凯一起,和宁养院工作人员来到她的家中时,旭旭的生命只剩下了3个月。

  至今小林还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看到旭旭时,她躺在床上,一句话都没有,只忽闪着亮亮的大眼睛,里面有一些茫然。虽说已经经过培训,知道癌症晚期患者都会有些自闭,但是令小林没想到的是,一连几天,无论大家怎样逗小女孩开心,她都紧紧地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旭旭的姥姥告诉小林,孩子最喜欢北京,可是从来没有去过。小林就是北京来的,于是他跑到书店买来故宫、天安门、长城的画册,一页一页指给旭旭看……旭旭听着、看着,终于有一天,对着小林笑了,但小林却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眼里的泪。

  不仅是北京,还有西藏,只要是旭旭喜欢的地方,大家都尽快找到资料拿来给她,想让她在最后尽可能多“走”一些地方……

  旭旭时常很疼,可是大哥哥大姐姐一来,她就不觉得疼了,就这样,原本按规定义工每周去两个下午,后来变成了大家有时间就去。去年12月的一天下午,小女孩的妈妈打来电话,孩子不行了,要见哥哥、姐姐。一路奔跑,虽说已做好心里准备,可是当大家来到医院时,还是被惊呆了。小女孩身上插满了管子,她已经进入到生命最后的时刻,虽然她还那么年轻。

  哥哥、姐姐来了,我们给你讲北京、讲西藏来了,欢欢说:“当时真的想哭,可是临终关怀义工的身份要求我们不能。”几个人整整陪了小女孩一个晚上,第二天,她微笑着走了……

  当义工让我们长大了

  小林说,自己加入宁养院义工,缘于一本《相约星期二》的书,那位叫做莫里的老人在面对生命终点时所说的话让当时的他触动颇深,于是,他通过网络找到了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和欢欢、凯宾一起经过培训,成为义工。

  到今年,小林身边临终关怀义工的队伍又扩大了,在他的学校里又有四名新成员加入,他们是何好、汪晓、小石,还有肖楠。这七个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学生,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诠释着真诚、责任与爱。

  今年3月,他们来到哈尔滨市一名92岁老人的家里。老人这时已是肺癌晚期,何好及同学们除了和老人聊天、讲笑话逗老人开心外,还要把老人的身体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医院,然后定期从医院取药、送药。

  工作中,几个人突然明白了义工的含义,那就是要时时记得身上有责任,那是一些临终的人将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全部托付给你。“在与病人的沟通中,你会得到快乐;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呼吁更多人加入

  记者从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近十万例,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八万人。在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贫困无法治疗、用药,最后在痛苦中离开世界。2001年9月,设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的宁养院正式成立,这里的医护人员专为贫困的晚期癌症病人登门服务,并为他们免费提供止痛药物、心理辅导和生命伦理方面的临终关怀服务。到现在,已有3000多名癌症晚期患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安详地离开了世界。

  宁养院李玉教授说,目前宁养院只有医护人员10人,但却拥有一个300余名的义工团体,他们中有医生、护士、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宁养院的很多工作,都要依靠这些义工来完成。

  采访的最后,这七名学生一致要求不刊登他们的真实姓名,并一再嘱咐记者帮助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义工队伍。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