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漂族”忙婚宴忙并幸福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2日04:14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赵琳

  办婚宴对于新人来说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而对于越来越多在城市中打拼的“城漂族”来说,如果不想“隐婚”的话,就更要费一番周折。在哈尔滨市,甚至同一对新人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成为3次婚宴的主角。于是,城漂族们一边忍受着烦琐的结婚细节和客串在不同城市间劳累,一边创造着属于他们独具特色的结婚宴席,同时也感受着这种种的辛苦过后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成就感。

  电子婚宴请帖很省事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越来越电子化,现在,包括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婚庆网站,提供电子婚纱相册、电子请帖服务。想起办婚宴,很多人的头就大:写请帖、挨家挨户送请帖、亲朋好友挨个打电话以统计出席婚宴的来宾,还有很多的结婚程序、传统规矩,都得找有经验的人帮忙。如今,这些服务都可在网上搞定。而电子请帖对于那些自筹婚礼的城漂族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发放请帖的好办法了,正因为它的省时省事,而受到越来越多即将步入结婚殿堂城漂族的喜欢。

  据了解,如今电子请帖在广州、深圳、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开始流行。最近要结婚的城漂族李先生对记者说,在他们自己筹备婚礼的过程写请帖和送请帖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情,他们从其他朋友那里知道现在可以在网上发送一些电子请帖,既省事又省钱,于是他们决定尝试一下。李先生介绍说,发送电子请帖后,对方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您已收到某先生和某小姐的电子喜帖,请凭邀请码:××××,密码:××××,登录××网浏览他们的婚纱相册,为新人祝福吧!回复短信可留下您的祝福。这种电子请帖制作精美,有声有色,新人足不出户,就可把所有要请的亲朋好友都请到。这些亲朋好友们也不用出家门,就可以欣赏到新人婚纱照。对于追求时尚和简捷生活的城漂族年轻人来说,不妨试试。最后,李先生友情提醒一下:如果新人要请的是长辈及重要的客人,别忘了还是要登门送喜帖。

  办夜宴费用省一半

  双方都是外地的年轻人选择晚间办婚礼的单子越来越多了,下个月就有几对等着晚上结婚。一家婚庆公司负责人数着手中的婚庆订单告诉记者,今年是这几年罕见的结婚“大年”,为了能以优惠的价钱订上酒店婚车,许多80后的城漂族青年都把婚礼放在晚上举行。

  按照北方的习俗,婚礼要在中午12时之前进行。但是由于近两年出现了80后结婚高峰,仅哈市今年“十一”7天时间就要有几千对新人完婚,饭店和婚车都出现了严重饱和,这促使了许多新人纷纷办起了“夜宴”。

  许多80后的父母多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结婚的人,他们的思想相对爷爷奶奶辈更为开明,并不强求子女遵循老理儿。此外,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加,一些在哈市完婚的青年本身就是南方人,对晚上结婚就更没有忌讳了。和今年普遍涨了三四成的婚礼费用相比,更加优惠的价格也是晚间婚礼吸引新人的原因之一。婚礼策划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婚车、化妆、摄像、主持,这些婚庆一系列项目晚上都是资源闲置时期,因此比白天几乎便宜了一半。其中最明显的是婚车,加长林肯的头车白天3000元还经常订不上,而晚上最好的车只需要1000元。 此外,晚上结婚也能订到好日子,一些大型的饭店双休日以及法定假日现在都别想订到场子了,但晚宴仍然可以订到,而价格上的优惠,对于城漂族年轻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对于那些追求时尚的都市城漂族来说,晚上结婚的婚礼内容安排好了也能出彩。记者在一些晚上婚礼的策划方案上就看到了不少创意。比如在广场放彩色喷泉和漫天烟花;在近郊城堡婚礼的户外烧烤、篝火晚会;在月光下举行月老证婚牵红线的仪式。一位策划人告诉记者,闹洞房这个传统婚礼民俗渐渐被淡忘,而在晚上举行婚礼正好可以让亲友闹洞房增加气氛。

  婚宴喜酒重复三地喝

  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在城市中打拼的“城漂族”队伍也日渐壮大。在哈尔滨市,除了房子和票子,办婚宴成为一些到婚配年龄的“城漂族”的头疼事,因为男女双方父母在家都要办,自己单位同事也要请,一件喜事却需要选出几个时间、换上几个地方喝喜酒。在哈尔滨漂了多年的李丹先生不久前办就与新娘自己筹办了婚宴,他说:“办婚宴就像赶场子似的,先回南方我老家办,又去媳妇老家漠河办,然后回到哈尔滨再办,最后连婚假都办进去了。”李先生说:“我是家里的长子,老爹老娘那边盼我结婚盼了多少年了,那边肯定得办;媳妇是她家的独生女,那边也肯定得办,单位这边对同事得有个交代还得办。”但当看到自己亲手筹备起来的婚礼时,李丹还是很自豪,他说,现在很多家在城市里的年轻人都是靠着父母和亲戚筹办自己的婚礼,结果一场婚礼下来把父母累要死,自己也没什么感觉,可看见大家参加我们自己筹办的婚礼时,真是有一种成就感。

  随着人才跨地域流动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新生“城漂族”有可能遇到与李丹先生类似的“幸福的烦恼”,“城漂族”对城市主体的融入,正悄悄改变着许多人记忆中的传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