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公顺:坐拥两万册信笔写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3日07:47  大众网-齐鲁晚报

  李公顺:坐拥两万册信笔写文章

  李公顺:坐拥两万册信笔写文章

  李公顺 张涛 摄

  本报记者张涛见习记者周升海

  他,当过兵、做交警、干编辑。人生路上精彩不断,读书,给了他知识,也给了他机会。

  他,遇到一本好书可以不吃不喝买下来,以书为师,厚积薄发,写作得心应手。□人物档案

  李公顺,45岁,临沂市知名作家,现为临沂日报社专题部主任,临沂市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藏书两万余册,主要以文学、社科类书籍为主。发表散文、小说近三百篇。

  □读书心得

  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但一定要读有用的书和有益的书,有用和有益是针对工作和生活来说的。好书是穿着得体的衣服,不是挂在衣架上的装饰品倒像是一个书屋。

  预约采访时,李公顺就一个劲地说家里乱,到了他家,李公顺还是一个劲向记者解释,实在太乱了。

  他说,很多年前家里的书房就不够用了,书堆了一层又一层,书房放不开就“侵蚀”其他空间,地下室、电视柜……能利用的空间都塞满了书,想整理又没地方,家里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地乱了起来。

  李公顺家究竟有多少藏书呢?

  他说,这个家里的书只是一部分,约有一万余册,还有一部分放在单位和老家,总共有两万多册,不过这个数量还在增加。

  书放得虽然乱,用起来却一点都不乱,哪本书放在哪个位置,他一摸就摸着了。

  每到一地,必逛书店

  “女人逛商场最大的兴趣是买漂亮衣服。我呢,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碰到好书非买不可。”李公顺笑呵呵地说,每年他用在买书上的钱最少五六千元。

  说起读书这个爱好,李公顺非常感激父亲。“我从小是听父亲说书长大,在他的熏陶下,我爱上了读书。”李公顺的父亲略识一些字,读过的文学书籍几乎都能复述下来。在那个年代,文化生活贫乏,父亲说书给乡亲们带来了快乐,李公顺也为父亲感到骄傲。父亲看过的《呼延庆打擂》、《杨家将》、《三国志》等书,他也捡起来看得非常过瘾。

  随着年龄增长,李公顺开始看起了一本本厚书,“《林海雪原》、 《烈火金刚》、《红岩》等,我都看过两三遍,有时候上课在课桌书洞里偷偷看。”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本本读过的书他就细心地收藏下来。

  后来,李公顺参军入伍当了潜艇兵,有时水下一呆就是一个月,这个时候,大多数时间是书陪伴他度过的。五年之后他退伍回家,只有五大木箱图书托运回家。

  “从部队回来,当交警、做编辑,逛书店买书成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每次出差到外地,必定先到当地书店买书。”李公顺说。

  20多年来,李公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书也来自全国各地,每到一地必买好书,再盖上当地的书店印戳,他也结交了一帮书友。

  两张剪报,开启文学之旅

  李公顺个子高高大大,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居然还是写散文的高手。

  上世纪80年代初,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上学的一年时间里,李公顺在《青岛日报》发表了两篇小小说,细心的区队长把发表有他的文章的剪报装在了他的档案袋里。

  因为这两张剪报,李公顺毕业分配到海南岛某潜艇支队时,被调到了政治部宣传科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文学之旅。

  除了完成新闻宣传工作外,业余时间李公顺主攻文学创作。这期间,他的新闻报道文章不断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战士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1985年,他创作的第一篇小说《调动》在《解放军文艺》第八期上发表。

  “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我当时激动得难以自抑,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

  1994年,李公顺创作的散文《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在全国散文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并被《散文·海外版》选载,后又成为三个不同版本的中学生课外读物选文;1996年,《散文·海外版》再次选载了他的散文《北方的风》,一系列作品被《中华散文》、《美文》、《散文选刊》、《中外期刊文萃》刊登或选载。至今,李公顺已创作发表200多篇散文。1999年,李公顺出版了散文集《有个老家真好》。

  忙碌作家,玩石画画

  10月中旬,身为临沂市作协副主席的李公顺将和临沂市一批作家前往西安,同著名作家贾平凹及《美文》杂志编辑、作家进行文学交流,“只有不断交流,听取大家的心得,才会不断进步。”李公顺告诉记者,目前他还在酝酿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李公顺从事媒体职业,本来工作就非常忙,但他闲暇时间一刻也不放松,除了读书写作,还有多重爱好。

  在李公顺家,记者看到一些奇石陈列家中,有的还来自南非,“我喜欢购买、收藏奇石,五六年前贾平凹一行来临沂时,看到临沂的奇石赞不绝口。以前送给他的石头他保存得很好,这次去再给他送几块。”

  李公顺还爱好收藏各种报刊的试刊号、创刊号、改刊号、休刊号,目前已经收集了大约一千六百多种。

  记者看到,一大批报纸和刊物的纪念号都摆放在他的书柜,远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到今年出版的,如《收获》、《当代》《十月》、《红旗》杂志等。除了奇石、报刊纪念号的收藏,李公顺对摄影、书画也有涉猎。

  。


记者 张涛 见习记者 周升海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